文学翻译,困苦并快乐着
——记第六届CASIO杯翻译竞赛颁奖仪式
12月22日,第六届CASIO杯翻译竞赛在上海影城落下帷幕。数十名“第六届CASIO杯翻译竞赛”的获奖选手聚于一堂,接受荣誉和掌声,得到鼓励和赞扬。人头攒动中,这个普通的冬日午后也因此而显出了几分别样,新添了几缕亮色。此次活动由上海翻译家协会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杂志共同举办,旨在推进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翻译新人。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迟志刚、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史领空、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吉田修作及英语、德语组评委们出席了颁奖仪式,并在会上就当今翻译界现状及如何推进翻译教育事业发表意见。评委吴洪、袁志英分别就本次参赛情况和翻译难点做评点讲话。
http://www.yiwen.com.cn/gongzuo/dsc_8167resize.jpg
左一:吴洪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
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左二:吉田修作
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迟志刚
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
右二:史领空
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
右一:赵芸
上海翻译家协会秘书长
文学翻译进行时
CASIO杯翻译竞赛举办至今已是第六届,此次竞赛设立了两个语种的翻译,即在传统的英语语种外,还增设了德语语种。之前的五届翻译竞赛是由《译文》杂志与上海翻译家协会承办的,这是第一次由《外国文艺》与上海翻译家协会的合作,但参加人数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影响,还是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从来稿数量看,此次英语组共收到近一千份参赛稿件,德语组的投稿也相对踊跃,足见大家对翻译投注的热情。
据统计,70%参赛者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以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25%为在职人员(其中不乏自由译者),另外5%则是普通高中生。这些参赛者中,有的曾经翻译出版过文学作品,还有的曾获得过其他文学翻译竞赛奖,但大部分参赛者都只是普通翻译爱好者,他们对这次翻译竞赛所提供的锻炼机会格外珍惜和重视,并且给予了认真对待。有的参赛者投稿后经反复推敲,发现了译作中存在的新问题,还非常诚恳写信到《外国文艺》,并将修改过的稿件再次寄来,精益求精。而就此次竞赛结果来看,获奖者中除了“新面孔”外,我们也不难发现,有几位还是CASIO翻译竞赛的“常胜将军”,他们在前几届CASIO翻译竞赛中也取得过不俗成绩。如此高的参赛命中率,实属难能可贵,其翻译水平更是毋庸置疑,值得鼓励。同时,有这么多人始终在关注着CASIO杯翻译竞赛,在关注着文学翻译,也颇令人感到欣慰。看来,CASIO杯翻译竞赛作为一种形式,已经使得文学翻译日渐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http://www.yiwen.com.cn/gongzuo/dsc_8179resize.jpg
吴洪点评英语组翻译情况
更多80后、90后的声音
此次翻译竞赛,英语组和德语组均出现了一等奖空缺的局面。毕竟,不同于其他,文学翻译极具文学性,遣词造句颇有讲究,除了要对原文语言精通外,还需要具备极强的汉语驾驭力,这并非易事。本届竞赛德语组评委之一,同济大学的袁志英教授认为,从这次参赛者的总体译文来看,对原文能有正确理解,并以通顺汉语正确表达的译文并不多见,这也是本次比赛一等奖空缺的缘由。
但是,袁志英教授同样指出,这次比赛的参赛者几乎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有些获奖者还是大学在读中,他们能够译出如此有难度的文章确实不简单。不管怎样,译者的努力是无止境的,不求标准,但求精准。每年一届的CASIO杯翻译竞赛为所有的翻译爱好者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它在引导翻译爱好者关注和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的同时,也是希望今后能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http://www.yiwen.com.cn/gongzuo/dsc_8190resize.jpg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授 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袁志英点评德语组翻译情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学翻译就是这样一条漫长之路,它充满艰辛,但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踏着荆棘而行,并不觉痛苦。祝愿这条道路越拓越宽!
http://www.yiwen.com.cn/gongzuo/dsc_8230resize.jpg
获奖代表发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