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或重生,皆有可能--《我遗失了时间》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我遗失了时间理查德贝尔小艾豆瓣文化 |
分类: 书评专栏 |
毁灭或重生,皆有可能
转自豆瓣:http://www.douban.com/review/2252386/
作者:Ariel小艾
如果是在书店偶见一次,也许你就错过它了。长达18年的心理分析记录,并且号称是医生的第一手治疗笔记,这些枯燥却关键的构成词足够让大多数读者头皮隐隐发麻。至少我是胆战心惊地翻开书,以接受学术洗礼的态度开始阅读的——就这一点来说,最终未遂。
当然,我不是指责其内容的不严谨,而是惊讶于作者能够将高度抽象的理论溶解在长达26章的篇幅里,读来却相当流畅。与数年前引起轰动的《24重人格》不同,这本书更为理性,可以说从医生角度将病患的整个病情发展与整疗过程抽丝剥茧,但又不是冷冰冰的概念堆砌(这和作者的写作硕士学位有很大关系)。
在29岁的卡伦首次走进贝尔的办公室时,她的表现仅是抑郁和自我封闭,疏于深究的贝尔错误地为她开具抗抑郁药物,并长久耗力于阻止她不断冒出的自杀念头。在卡伦写给贝尔的断续日记里,她描述了关于自己经常“丢失时间”的毛病。从未在临床上第一手介入此类病例的贝尔意识到,他所面对的绝非是简单的抑郁症患者。
可以说,贝尔对于整个事件的进展并不是毫无私心的,这在他的记录中也没有回避。身为一名心理医生,能够第一手接诊多重人格障碍的病患是极其少有的经历,贝尔深知与卡伦的诊疗过程不仅是救治病人,也是他一生不可多得的机遇。在设置治疗计划时,贝尔的谨慎与耐心逐渐打消了卡伦的多疑,她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贝尔身上。
与卡伦同龄的霍尔顿和凯瑟琳照顾所有人格,13岁的朱莉身负病痛与沮丧,5岁的西德尼在受迫害时会粗暴地回击,7岁的克莱尔封闭住童年极端痛苦的受虐记忆,8岁的迈克斯有自残倾向……在逐渐深入卡伦的内心后,贝尔震惊于他的发现,卡伦的多重人格也开始逐渐信任贝尔,通过占用卡伦身体来写信的方式与他沟通。字体各异、讲述各自性格与经历的信件雪片般飞往贝尔的办公室。
在每个人格的片段叙述中,卡伦自小受到变态虐待的痛苦过往逐渐浮出水面。每当她无法承载的事件发生时,卡伦便会分裂出相对应的人格替代自己去应对,并减轻痛苦,使她不至于崩溃。在卡伦的思想里,甚至有一个完整的家谱,每个人格都有自己所依赖的其他人格,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区域。傍晚时分,大伙儿会来到“会议室”讨论前一天和隔天的行程,决定大家各自应该承担的任务。
“她去参加婚礼,只认识几个人,但她发现好多人都认识她,而且还叫她不同的名字。于是她只好不停地遗失时间,好正确应对每个人。……”你很难想象卡伦是如何让这么庞大的系统保持运作,并维持相对稳固。而在就医之前,她根本不了解自己为何会不停地“遗失”时间。或许有人会轻飘飘地羡慕她能用不同人格阻断不愉快的经历,但这也注定她没法完整得过本属于自己的生活,她的记忆永远是残缺不全,她无法应对社会交往,与家人的关系也支离破碎。
作为心理治疗,将不同人格相融是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关口。在长达数年的融合过程中,贝尔与卡伦的17重人格一一作别,这对已和他们建立起稳固友谊的贝尔来说是不舍却必须的抉择,要使卡伦获得新生,别无他法。克莱尔要求一个拥抱,霍尔顿写下了细致的融合方针,迈克斯大方地与他握手道别……结局可以说是圆满的,卡伦不再自我分裂以回避现实,而是勇敢地去迎接生活。
其实读至最后,我仍对众多情节将信将疑,尽管贝尔以人格担保“皆无加油添醋或篡改之情节”,但打心底我不敢相信爱与信任能在如此严重的伤害后重生。另一方面,我又渴望它的完全真实,它唤起了我前所未有的勇气,让我坚信一切痛苦都能被救赎,一切宽爱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