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盛宴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流动的盛宴海明威豆瓣prinkanjou文化 |
分类: 书评专栏 |
流动的盛宴
转自豆瓣:http://www.douban.com/review/2015235/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他写《了不起的盖茨比》,写《夜色温柔》,他和疯狂的妻子来到巴黎……最近布拉特•皮特主演的电影《本杰明巴顿其事》走红,再次让孩子们大喊“这太好玩啦!”并回头去读他的短篇小说集,那是村上春树一脉相承的冷寂感,八十年前的繁华过后,读来也并不霉变。
海明威卖力地推销过“迷惘的一代”,推销巴黎的四季,还卖力地诅咒过菲茨杰拉德的爱人,指责她的堕落与挥霍最终毁灭了菲茨杰拉德,但貌似柔弱的英俊作家多年后读着妻子从疯人院寄出的问候,“在每年这段灰蒙蒙的时光中,花朵与树木,犹如从另一个夏日漂浮而来的,花朵与树木。”不由喃喃自语,“我爱她,那是万事的起点,也是万事的终点。”正像庄子和惠子的对话:“你又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海明威又懂得什么!
我们又读懂了多少?
在享乐盛行与经济崩盘的相似性下,从西到东的文艺界,都在古怪地怀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十年:名士风华正茂,经济突飞猛进,摄像与电影正在崛起,艺术光辉灿烂!
于是你读到了鼎盛巴黎的盛名之作——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以供我们虔诚地读读旅行手册之外,向往另一次升华、另一阵狂喜,在电影、小说与油画描绘过的卢浮宫、协和广场徜徉,等待下一次鸡皮疙瘩乱冒的幸福感。
许多向往精神朝圣的少年,早就领略过埃菲尔铁塔下的垃圾场。每周末上西班牙语课,我都必须忍受前排少女们对巴黎的挑剔,她们不但聒噪,老化得也过早。一座蓬勃的城市,并不是她必须整洁得像一座重症传染病房,而在于创造力永不枯竭,美与法典的兼容并蓄。不过近年来,法国已成为一个乖僻的话题,我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平视她、嘲讽她,从而更接近真实的她。海明威说得没错!“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啊,别再列举了!
如果我有名士派头,就该灌饱了苦艾酒,一把脱掉羊毛外套,脱掉水手裤,脱掉浅口鞋……你就别管我还穿了什么怪东西,总之在咖啡馆中一脚高翘,像南海岸的美人鱼袒露锁骨边的雀斑,满面红光地打完这篇推荐,但充满幻觉与浮华的二十年代,随着纽约股市大崩盘而破灭,这书中的插图不是插错了煤气灯与高礼帽,就是插错了二战劳军女郎,就连巴黎景致也大多幽暗阴森,犹如一份巴士底狱的旧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