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大山中的人们

2022-07-12 09:25:36
标签: 鄂温克族 生活在山林的人 萨满教和东正教 熊是鄂温克人的祖先 分享


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让我关注一个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有幸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分享给大家。

/民族起源/

鄂温克人属于北极民族的一份子,与爱斯基摩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原居于西伯利亚。公元前10000年介于美洲和亚洲之间的白令海峡海床甚浅,爱斯基摩人的祖先一支从海堤上横渡,发现北美洲,发展成为美洲原住民之一。

公元前2000年鄂温克人的祖先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地区。老鄂温克人称故乡在勒那河附近的拉玛河,即现在的贝加尔湖。

鄂温克语与爱斯基摩语在很多常用词汇上十分相近,例如:“山谷地”爱斯基摩语natik,莫日格勒鄂温克语方言为dalig;“地、地面”爱斯基摩语nuna,在鄂温克语敖鲁古雅方言中也称una;“皮袋子”爱斯基摩语akugun,鄂温克语莫日格勒方言里则说agutun。

事实上除民族外,动植物也存在沿北极圈跨大陆分布的现象,例如蔷薇科多季玫瑰(刺蔷薇)、蓝莓(笃斯越桔)就分布在环北极圈的格陵兰,中国的蒙古、黑龙江,北美的加拿大等区域。植物地理学上称这种分布为环北极分布(circumpolar distributions),动物学中最著名的环北极分布物种则是驯鹿。

驯鹿分布环北极分布范围

/族群分类/

中国的鄂温克人分为索伦,通古斯,敖鲁古雅三部。

1.索伦

索伦是达斡尔人对鄂伦春人的称呼,意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温克人英勇善战,所以其周边部族同被称为索伦部。索伦人从蒙古人学习到养马和饲养蒙古犬,沿着阿姆河行游牧生活。很多索伦人在清朝进入了满洲八旗而成为了满族,其他的索伦人编入布特哈八旗和索伦八旗。著名人物有乾隆时期的海兰察。十八世纪满清政府为了防止帝俄势力南侵,从布特哈地区征调鄂温克人入营并携家带眷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区及塔城和伊犁等地,其后裔即是今鄂温克族自治旗中的鄂温克族。

清代鄂温克族名将海兰察

2.通古斯

主要是指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锡尼河流域的鄂温克人,这部分鄂温克人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

3.敖鲁古雅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人。历史上被称为“使鹿部”。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曾经与萨哈人比邻而居。这支鄂温克人自古以来人数就很少,一直在数百人左右。历史上,他们沿着勒拿河支流维吕河、维吉姆河游猎,并在与萨哈人长期接触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驯养驯鹿,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使鹿”。这部分鄂温克人历史上曾经生活的环境遭到沙俄的入侵,自1658年开始游猎地不断被占领,直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左右,他们被迫向东迁徙。自石勒卡河出发,越过黑龙江支流阿马札儿河流域,移动到了额尔古纳河与大兴安岭西北山区之间。由于他们的使鹿特点和出身,索伦部的一些鄂温克人在清代会称呼他们为“雅库特人”(实际上鄂温克人从人种上与雅库特人亲缘关系非常远)。

鄂温克族传统服饰

自1957年以来,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经历了四次集中搬迁, 定居奇乾,从额尔古纳河畔的奇乾搬至满归,后又迁于敖鲁古雅河畔,并最终移至根河市郊。

四次搬迁

根据鄂温克猎民所驯养的驯鹿因种群质量下降而数量逐渐减少、居住条件落后等情况,根河市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十万人口以下少数民族整体脱贫致富的政策指引下,决定对敖鲁古雅的鄂温克猎民实施整体生态移民,并向国家申请到了510万元资金 (如算上敬老院和卫生院则为570万元)。 2007年, 根河市聘请芬兰PÖYRY(贝励)公司为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制定了 《敖鲁古雅旅游区开发总体规划》,并先后投入1亿元资金进行整体改造,2003年8月,敖鲁古雅的62户162名鄂温克人从老敖乡搬迁到了新敖乡。并取得国家3A级景区认证。

新敖鲁古雅航拍

/文化特色/

1.语言

鄂温克人主要使用鄂温克语,属满-通古斯语系,又再分为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

2.文字

鄂温克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牧区通用蒙古文和汉文,农区和林区通用以汉文为大宗。在历史上,鄂温克族也曾学习过满文。近代则有部分地区因历史缘故掌握俄语和日语。

3.社会

哈拉

哈拉为同一祖先的后代,即父系氏族。每个哈拉都有自己的名称,而名称都会有意义。行严格的氏族外婚制,严禁哈拉内婚。哈拉中会民主推选出哈拉达(氏族长),有权招集各莫昆(家庭)在指定地点开会,决定及商讨关於氏族内的重要事件或是排解内部纠纷,也有权处罚违背氏族规则的族人。没有一定的任期,可以罢免换人。不同的哈拉有不同的祖先神及图腾标志(嘎勒布勒)。

莫昆

莫昆是同一祖先后代所组成的血缘组织,为哈拉的支系。莫昆包含若干小家庭,约略10户上下。彼此以村落为单位居住,或在相邻的牧场及猎场。

尼莫尔

尼莫尔是牧区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游牧生产单位,是氏族社会留下来的生产组织形式。过去,牧区的鄂温克人经济基本单位是小家庭。但是,有血缘关系的小家庭因为生产上互助合作的需求,组成尼莫尔。

4.信仰

鄂温克族的信仰主要分为两大支:萨满教和东正教。牧区的鄂温克族(通古斯)除了相信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外,同时也信仰喇嘛教。

萨满教是在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和祖先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使神的人格化导致神的人形化。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萨满,萨满几乎渗透了每个鄂温克人的生活之中,大小事或是祈祷之事都要透过萨满跟上天沟通。

鄂温克萨满服饰

鄂温克的猎民将熊当作是他们的图腾,熊是鄂温克人的祖先。

东正教因为沙俄的东征和传教士往东边迈进寻找传教地点,鄂温克族也有部分接受了东正教的洗礼,婴儿受浸洗礼,到教堂礼拜,婚丧仪式中也渐渐有了东正教的影子,很多人会在撮罗子(鄂温克人的传统帐篷)中摆耶稣像,但大部分的猎民只接受东正教的仪式并没有接受他们的教义。


图片|源于网络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