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种精神
(2010-07-01 14:49:25)
标签:
教育教师培训培训方案校长周宏纳雍 |
分类: 教育人生 |
纳雍教师培训
需要一种精神
目前,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已有相当的规模,如何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在重视培训过程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化培训成果的保留和延续。 ——编者
“在培训中。”接连几天,周宏回复的短信都是这短短几个字,终于在周末的晚上有机会与他电话采访上海新纪元集团纳雍师资培训项目。此时,贵州省纳雍县教师培训第六期“中学德育主任培训班”刚刚接近尾声。
5年,7000名教师的培训工程
2009年8月,纳雍县教育局局长左宏彬力邀上海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考察纳雍教育,希望新纪元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到纳雍县所有中小学;11月,纳雍县委、县政府与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签订培训协议,由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对该县所有的校长教师开展3~5年的全面培训。全县7000多名教师在3~5年内要轮训2~3次,纳雍教育史上规模最大的在职教师培训工程,犹如一首气势恢弘的乐章,由此拉开了帷幕。
从2010年1月开始,培训工程已经开展整整6期。作为新纪元派驻纳雍教育局挂职的副局长,周宏全面负责此次教师培训工程。从前期调研、培训方案制定到专家邀请,周宏可谓费尽了心思。
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份精心设计的2010年度教师培训方案,里面囊括了全县不同层次和类别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师培训目标: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整体提升纳雍县学校干部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纳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使之成为毕节地区教育名片。同时,纳雍教师培训也成为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教师培训品牌;通过五年时间完成纳雍县7000余名教师的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符合岗位职责要求,达标率达96%以上。
用周宏的话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一个地方的经济落后不要紧,最可怕的是教育文化落后,改变这一状况最关键的是提升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价值取向
2010年元旦刚过,第一届校长教师培训班开幕——培训工程全面启动。此次邀请的是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道森亲临开幕式,足显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一期培训的场景,周宏记忆犹新。讲座开始10分钟,还有人陆续进出会场,手机铃声四下响起,会场气氛被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破坏。为了严肃培训纪律,周宏决定向全县通报批评迟到学员,并在此后每次培训课前宣读课堂纪律,组织人员考勤。
周宏说:“没有铁的纪律,就不能保证培训质量。”
除此之外,周宏更多的还是把一些教育理念融会到平常的行动中。5月12日,江苏教育学院王铁军教授专程赶到纳雍给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场报告,课堂上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但是中间还是被几声不和谐的音符——手机铃声干扰。对此,有人开始对噪音制造者颇有微词,周宏看在眼里,在培训结束后的总结发言时,他说:“老师们,你们辛苦了,今天我想说声对不起,由于会前没有对大家明确会场纪律要求,导致几位老师的手机响了,影响了其他老师聆听王教授的讲座,为此,我向你们说声对不起。”周宏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教师赶到非常吃惊,一位老师在写心得体会时坦言:“周局长‘以诚取诚’胜过‘批评与责骂’,作为学校和班级管理者,我们也要借鉴这种教育方式。”
谈及这些,周宏颇有感触:“组织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培训不容易,我们希望通过培训,首先解决纳雍县教师干部的思想问题、价值观问题,这是最主要的,如果思想不解放,教给他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无益。”
此后,课堂风气陡然好转。
让培训成果能够保留和延续下来
在纳雍教育界,教师培训已经蔚然成风。在协议中,2010年度的培训方案提出,年内完成1000名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首轮培训;完成600名班主任、500名学科教师的培训。如今,纳雍每个月都会有两期为期5天的教师培训课程,每次邀请的都是知名教育专家和实践者。周宏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培训现场,与专家商定培训内容,记录现场听课情况,了解学员的听课反映。
周宏说:“我们花这么大力气实施培训工程,一定不能让培训流于形式,即使以后培训结束了,我们也希望培训成果能够保留和延续下来。”
实际上,参加每期培训的教师和校长并非仅仅带着脑袋和笔记本进入课堂,培训方案专门设定了教师交流讨论的环节,周宏称之为“头脑风暴”,针对专家传授的理念和案例进行解读和分享,哪些可以融会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之中,哪些可以因地制宜为我所用;并给大家布置撰写读书笔记的任务,规定每人至少提交两篇培训心得,最后还要拟定一份培训实践计划,由教育局跟踪检查执行。
“从校长到教务主任到老师,连续3至5年,逐渐形成一种风气,这些培训成果将会延续下去。”
在周宏的带领下,纳雍县教师进修学校组成专门团队,及时整理培训成果,将教师们撰写的心得体会编辑刊发,每天一期,意在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如今,纳雍师资培训项目简报已经做到31期,不但记录了培训专家传授的教育精髓,还收录了受训教师的点滴感悟。
纳雍的校长、干部、教师
需要一种精神
周宏驻扎纳雍已将近半年,每个月他有3周时间留在纳雍,其余时间回上海处理集团工作并联系下期培训专家。谈及收获,周宏说“一言难尽”。
纳雍——吹响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地方,教育扶贫首当其冲,教师培训更是重中之重。“凡事都要有人来做,有机会做这样一件事情,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现在我在进修学校带领一个团队,开展教师培训以来,大家做事效率明显提高并愈加规范。”
周宏说,一些接受过培训的校长和老师,观念和理念已然发生变化,明显表现在听课风气上。“我对工作的要求是首先要规范,然后转向精细化,在精细化的基础上,每个学校再考虑个性化发展,如果规范都做不到,怎么谈及精细和个性化发展?”
贵阳机场通往纳雍有一条必经之路——贵毕高速,因为地势险要,是交通事故的多发之地,周宏每月要在崇山峻岭之中来回穿梭。
2010年2月,周宏在他的博文中写下下面一些文字:
明月高照,山路崎岖,经过近5小时的颠簸,凌晨两点,我从贵阳龙洞堡机场把魏书生老师接到了纳雍。
明天他要站着讲6小时的课,而三天来,他一直如此,都是凌晨到目的地,第二天讲学,一天,站着。前天是黔西,昨天是广州。他被比作当代的孔子,乐此不疲的四处讲学,传播他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为人之道。我的坚持跑步也源于他在成都的一次讲学。
“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目前,纳雍的校长、干部、教师需要一种精神。”最后,周宏如此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