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罡:用“音乐”教育人生

(2009-07-15 22:09:44)
标签:

传统音乐

艺术教育

北京现代

偏锋

李罡

天津

教育

分类: 教育人生
   
解艳华
 
 
http://epaper.rmzxb.com.cn/2009/20090715/W020090715347067508831.jpg

  见到李罡之前,我不知道他身上有那么多光环,曾经是1990年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唱法三等奖得主,中央电视台多档栏目的导演、编导、制片人,力推过众多家喻户晓的明星、主持人,斩获奖项无数。而他最愿意提及的头衔依然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
  走进位于通州梨园的北音校园,很难想象在这么偏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如此静谧的音乐殿堂。几栋砖红色的大楼矗立在校园,阳光透过天蓝色的玻璃窗散落在钢琴的黑白键上,仿佛能看到音符在跳动。谁能想到在学校初创时,曾经几度迁徙,走过一段凄风苦雨般的岁月。
 

 剑走偏锋,音乐也“流行”
  可能与之前有3年的大学音乐执教生涯有关,尽管在艺术道路上做的风生水起,但是在李罡心中一直有一个音乐教育的梦想。看尽了众多怀揣艺术梦想的青年人徘徊在国内仅有的几家艺术殿堂门外,看尽了接受过传统高雅艺术教育的精英们争做艺术塔尖的明珠而耗尽半生。李罡在思索:在民众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艺术已不再是“王谢堂前燕”,流行音乐、大众艺术已经悄然进驻“寻常百姓家”,同时也孕育着广袤的市场,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们一个地方,让他们的音乐天赋如夏花般绽放?为什么没有培养大众化职业化的艺术教育呢?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从创始至今,已经走过了16年,从一开始,李罡就把办学定位与传统音乐教育区分开来,李罡说:“传统音乐教育把音乐看成艺术,而我们把它看成一个产业,传统音乐教育培养的是‘精英’人才,而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大众化教育。”
  李罡说,音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空间。中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经接近40%,表明人们在满足了吃、用之外有能力进行高一层次的消费,提出了新的需求——产品要蕴含一定的文化内涵,因为文化的状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需要文化娱乐来调剂生活,以放松情绪、美化生活、吸取精神食粮。
  而随着宽带技术、mp3技术等新型数字音乐播放设备出现,改变了传统音乐产业中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新型技术的不断推进,也对传统音乐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我们提供的是面对市场的教育,面对市场的教育有更多的空间,哪怕孩子们出去后是在酒吧里驻唱,这都是一份职业,因为市场需求。”李罡说,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培养的学生不应该是传统音乐教育人才的简单复制,他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原创性”的人才,孩子们出去后不仅会唱歌会跳舞,更多的还应该掌握音乐的生产、销售、管理等产业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超前的教育理念和市场触觉使得李罡的音乐教育剑走偏锋,为中国平静的艺术教育投进了几颗石子,它荡起的涟漪正在促进传统教育的改革和转型。
 

 尊重每一个学生
  一个民办学校的跌撞与沉浮,只有做校长才能体会。过往的辉煌与光环仿佛早已在彼时彼地烟消云散,而最终沉淀在这位音乐人血液里的依然是这所学校。与李罡聊天时,不时从他嘴里迸出一个个学生的名字,在何时何地获得什么大奖,现在在哪里工作,如数家珍。
  李罡说:“一个人没有大学生活的话,是不完整的,就像一个女人没有养育孩子,我愿意帮助更多进入不了精英院校的孩子完成一个大学的过程,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和生存技能。”
  在北音校园里,一座崭新的大楼刚刚竣工就投入了使用,这些都是用这些年的办学结余来完成的,“孩子们有需求,家长有投入,我来办学,把节约再投入到教育,逐渐提高教育品质,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我们就是要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
  近几年,学校全力抓精品课程,抓教材建设、学科建设,推出多元化教改、全员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等等措施,学生的满意率大大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
  但是让李罡一直比较痛心的是社会上对民办学校不理智的看法以及一些“假民办”学校对民办教育的干扰。李罡说:“我们需要社会的承认,不仅仅承认我们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的一种尊重,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们你们是与别人不一样的。”
  李罡对学生们的呵护真正达到了无微不至,曾经有一个优秀毕业生考取了武警文工团的工作,但是就是因为民办学历问题,最终被拒之门外,痛心之余,李罡把这个学生留在了学校工作,他说,不能让他再受到伤害了。
  每年的毕业汇演,李罡都参加,与孩子们一同回顾美好的大学时光,他说哪怕是和学生们一块吃一顿散伙饭,他都十分乐意。多年的付出也得到了学生们真诚的回馈,无数毕业生在离开学校时都会满怀深情地说:“北音,我爱你,李院长,谢谢你!”
  李罡说:“我是一个院长,我其实什么都没做,我只是盖了一个适合他们的房子,让他们来唱歌、跳舞,自由快乐地成长,这就够了!”
  如今,李罡的音乐教育版图再次开疆辟土,从北京拓展到了天津,1年以后,一所现代化的国际文化教育产业园区将在天津盘山落成,到那时,将有更多艺术人才从这里诞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