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要贴近民生、反映民情民意
经过一整天紧崩着弦、上下乱窜的审稿、排版、换稿、与老总沟通,本期6月3日版面总算顺利的完成了。再看采编室内,个个都已人仰马翻了,再次感受到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经历不知道其中的痛苦和难熬,不经历难以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与瓶颈。今天距离报纸出刊已经两天了,这份“评报报告”已经失去了新闻“时效性”,但是这些感受也只有在没有庞杂事务烦扰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逐渐浮出水面、聚焦、升华,即而润物细无声的在心底铭记。
主编对周刊内容的报道定位提出了两句话:“顶天立地”、“贴近民生、反映民情民意”。
“顶天立地”的报道定位是第一次提出,自己认为所谓“顶天”就是要反映重大政策变革,向上反映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意见,而非无病呻吟,偏听偏信。所谓“立地”就是要贴近民生,反映民情民意。这与周刊最早提出的“专业理念、实践意识、百姓情怀”应该还是吻合的,只是进一步强化了周刊的定位和方向,下一步就是如何使报道内容真正在此定位上“落地”。
对于文字,一定要达到“凝练、质朴、时尚”,编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拖沓,冗长、含混、晦涩,难以很快进入主题,这是大家共同的毛病,需要大家自己千锤百炼,同时加强周刊内部和外部稿件的评论和学习。教育新闻一般比较中规中矩,很难与时尚挂上钩,稍不注意,就会偏向宣教或者极具沉重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