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革命老区

标签:
日记杂谈 |
从新沂去临沂的火车,不经过临沂站,只能在临沂北站下车,然后再坐公交车进城。没去临沂之前,对临沂的印象是革命老区、山区,《沂蒙山小调》、“人人都说—哎,沂蒙山好……”情深意切、耳熟能唱,电影舞剧《红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想象中的的临沂,一定是山连着山,一眼望不到边,实际这段路基本上就没有山,可见行万里路,就是读万卷书。
请看如下来自网上的简介:
沂蒙山分布在几个县市内,并不是说该区域内全部是山,整个沂蒙老区山地、丘陵、平原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它广义的范围,是指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包括临沂市三区九县,日照市的绝大部分,潍坊市的临朐县,淄博市的沂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枣庄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部分,江苏省连云港市、邳州、新沂、赣榆、东海等县市部分地区。
临沂因临沂河而得名,别称“书城”、“琅琊”,是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近黄海,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素有“齐鲁襟喉、徐淮锁钥”之称。
临沂是东夷文化和凤凰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先秦时期境内有徐、郯、鄅、费、莒等诸方国,春秋建启阳城,秦属琅琊郡,汉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近代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山东省政府等党政机关的诞生地。

沂蒙革命纪念馆作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改造提升工程,纪念馆规划总建筑面积4301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063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2382平方米,北至银雀山路、西至沂州路、南至陵园前街、东邻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规划设计为地下二层,地上三层。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根据地420万人,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