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风格来自于地形 草原歌远走高原歌飞天
(2012-01-25 01:17:37)
标签:
杂谈 |
我本不会唱歌,小时候一开口唱,弟弟们不是说我“黄家音乐学院”毕业生,就是说“如果聂耳活着,听到你唱歌也早早自杀了”。弄的我哭笑不得,于是我决定自己寻找到唱歌的窍门,终于在90年代末期,我自己通过游泳找到了开口唱歌前的憋气法,基本上算找到调、能唱完整一个歌了。
我这一找着调,一发不可收拾,我对歌典的风格规律开始研究,有以下几个发现,最主要的发现是,内蒙古的歌调、是往远处走,例如悠杨的长调随着辽阔的草原传播,而高原上的歌唱出来是往天上飞,所以有了藏歌天赖之音一说。
照此推导下去,结论是各地域的歌曲风格与地域有关,例如二人转是在室内唱的,所以东北的歌曲、戏曲的风格就在身边转悠,至于京剧、昆曲、秦腔、四剧、泸剧等地方剧是室内剧有拖腔的原因,妆浓和锣鼓声,那是当时因为没有电、没有扩音器而造成的。
说到戏曲,也是咱们中国古代人的歌,我要多说两句,各种戏曲拖腔很美,很多现代作曲家都把拖腔融入唱曲,如《红梅赞》,每一句后拖腔都是昆曲的,不信唱唱看。还有水音,我发现京剧的水音和欧洲的《歌剧魅影》女主角的所唱的水音同样的迷人。让我惊诧的是京戏和歌剧都在假音,中国京剧假音位置在前,而且是向外挤,欧洲歌剧假音位置在后,是向外轻轻地吼。 造成这人类共同的假音的原音还是因为当时没有电、没扩音器,又想使声音远传的原因,这也反证了,在电、麦克风普及的20世纪末后,无须假音的通俗歌曲的流行。
歌曲、戏曲风格不仅与地域和时代条件有关,还与当地语言、劳动动作有关。例如内蒙爱唱马,拖腔中有马儿快乐的吼声,西藏人爱唱蓝天、太阳,而且拖腔像羊在叫,甚至连舞蹈动作都是像在赶羊,非洲人的舞蹈动作像走路爱扭的猴子、大象。
我在甘肃生活过3年,那秦腔中有吼声贵州生活过18年,曾在两种苗寨人生活过的地方呆过,在黔东北的松桃住过20个月,在黔东南凯里生活过4年,前者离湖南凤凰不远,那里的苗歌有拖腔,因为要穿越丘林小山坡,而凯里的山相对高些苗歌拖腔更长。
至于问我喜欢什么歌曲、戏曲、舞蹈?我喜欢北方歌曲、南方戏。如蒙古歌曲,喜欢的戏曲很多,排序是昆曲、越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京戏、蒙古舞蹈。
过春节写个娱乐感想给大家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