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传递的密码[吴吉祥]
(2025-11-26 05:58:50)|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地铁车厢如流动的金属长河,载着疲惫与希望,在地下穿梭。
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地铁里弥漫着潮湿与倦意。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母亲在拥挤车厢中艰难站立,婴儿啼哭声引来目光。一位朴素的中年女子默默起身,轻声说:“坐这儿吧。”母亲有些不好意思:“您年纪也不小了,我还能坚持。”中年女子微笑着轻轻拍座位,仿佛邀请久违的朋友。
车厢另一端,一位拄拐杖的老人努力寻找支撑点。一位年轻人立刻起身,快步走到他身边轻声说:“爷爷,您坐我这儿吧。”老人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站一会儿就好。”年轻人微笑着说:“您别客气,我马上就到了。”他小心翼翼扶着老人坐下,自己站在一旁,用身体为老人挡开拥挤人流。
善意并非无往不利。我就见过一位年轻人主动为老人让座,老人却冷冷地说:“我身体好着呢,用不着你让!”年轻人尴尬地站在原地,脸上写满困惑。那一刻,我看到了善意传递中遇到了障碍。就在这时,一位戴眼镜的女士默默走到老人身边,轻声说:“伯伯,您看这小伙子多热心,您就给他个机会表达心意吧。而且,您坐着也能让小伙子心里踏实些。”老人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温和笑容,坐了下来。年轻人连忙道谢,脸上终于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说话的女士小林,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每天穿梭邻里之间,调解矛盾、传递温暖。她也曾经历类似尴尬,在一次地铁上为老人让座遇到冷言冷语之后,她失落中开始思考:如何让善意传递得更顺畅?
“那位拒绝让座的老人,他可能觉得接受帮助会显得自己脆弱,或担心被贴上‘需要照顾’的标签。这时,我们需要用理解与包容,化解他们的心理负担。”
小林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善意不仅需要付出,更需要用理解与包容化解尴尬。得体的语言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心与心之间的隔阂,让善意得以顺畅流淌。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那些在善意传递中起关键作用的“情绪桥梁”,或是一句恰到好处的提醒,或是一个充满善意的微笑,又或许是一个默默支持的眼神。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能在关键时刻,让善意跨越障碍,抵达需要的地方。
如今,每当看到地铁上看到有人让座,我都会想起小林的话。让座,关于尊严的维护与善意的传递,也是两颗心的一次碰撞对话。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地铁上,突然听到一阵清脆的童声:“妈妈,我要给老奶奶让座。”循声望去,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拽着妈妈的手,眼神里满是期待。妈妈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宝贝真棒,去吧。”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到一位老奶奶身边,奶声奶气地说:“老奶奶,您坐我的位置吧。”老奶奶看着小女孩,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连声说:“谢谢,谢谢宝贝。”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善意的种子在小姑娘心中生根发芽。地铁的每一次停靠和启动,车厢里每一次让座的小小的善意,都会像溪流一样悄然汇聚成古城的人文温度。
------2025年11月26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11/26/content_313267.html
前一篇:快乐的标尺[龚银娥]
后一篇:郎平获国际奥委会教练员终身成就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