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物不能“掰开服用”
(2025-09-21 09:42:31)分类: 养生/健身/武术[转] |
“我就只是把药片掰开吃,还能吃出人命?”这样的疑惑,在现实中已酿成多起悲剧:女子用牙咬断硝苯地平控释片,半小时后便眼前发黑、昏迷倒地,紧急送医才捡回一命;老人为方便吞咽,将阿司匹林肠溶片掰碎服用,引发胃溃疡大出血,险些危及生命……这些真实案例无一不在警示:看似不起眼的“掰药片”,实则可能瞬间引爆健康危机。
对此,记者日前采访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医生张亚妮,为大家梳理出一份常见的“不能掰开服用的药物清单”,揭秘药片背后的用药禁忌。
第一类——缓释片/控释片:掰开即“失控”,药物突释引中毒。缓释片与控释片是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长效药”,其外层或内部结构能让药物在体内缓慢、匀速释放,从而维持长效、稳定的血药浓度。一旦破坏这种结构,药物会瞬间大量释放,远超身体耐受范围。常见药物包含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镇痛药(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降糖药(二甲双胍缓释片)、抗抑郁药(文拉法辛缓释片)。
第二类——肠溶片/肠溶胶囊:“保护衣”破损,药效尽失还伤胃。这类药物的外层都包裹着一层特殊“保护衣”,这层衣膜能抵抗胃酸侵蚀,让药物安全通过胃部,到达酸碱度适宜的肠道后再溶解释放,既保证药效又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常见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若掰开药物,“保护衣”破损,胃液中的胃酸和各种酶会使药物失效,还有些会刺激胃黏膜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第三类——微丸/多单元缓释系统:颗粒分散,剂量失衡疗效乱。胶囊内含数百颗缓释微丸,掰开后微丸结构被破坏,不仅会失去缓释效果,还可能导致单次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均——若服用的微丸过多易引发药物过量;若微丸过少则达不到治疗浓度,直接影响病情控制。常见药物如丙戊酸钠缓释片。
第四类——舌下片/口崩片:剂型特殊,掰开会延误急救时机。舌下片和口崩片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口腔黏膜快速吸收药物,实现药物立即起效,尤其适用于心绞痛发作等急救场景,或需快速发挥疗效的情况。常见药物如硝酸甘油舌下片,掰开可能降低急救效果;阿立哌唑口崩片,需整片置于舌上溶解,掰开则可能影响溶解速度和吸收效率。
记者 王江黎
------2025年09月21日《西安晚报》第4版体育
健康+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9/21/content_29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