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来燕居[张永春]

(2025-09-17 18:23:01)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秋雨绵绵中,走进许久没来的小院,才发现燕居开始呈现出萧瑟之貌。

  荷缸旁,各色太阳花竞相开放,那些已经凋零的花瓣,蜷缩着散落在假山、鱼缸和地面上,留在花柄上的子房,正在孕育着来年的希望。太阳花熬过了今年的酷暑,一旁的绣球花就没这么幸运,这种花喜水,我今年浇灌不及时,它们没能活到这个秋天。

  盆栽紫色三角梅迎来了今年第二个花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睿智的生存智慧。干旱时,它将叶片蜷缩起来,枝干皱缩,减少水分蒸发;水量充足时,它又在身体积蓄大量水分以备不时之需,如此水旱交替的应对方式让它开出更多花。这个季节,小院里能与三角梅媲美的,是篱笆墙外那丛火红的彼岸花。这种叶和花永不相见的奇异植物,被人为赋予了悲伤甚至死亡的寓意。经好友多次规劝,我十分不舍地将它从院里移了出去,任其草间求活,自顾生长。如今,那里每年都会涌起一丛茂盛的绿,随后是旺盛的红。

  有时想想,其实这些花和人是一样的,它们也会被误解,也需要机遇,需要帮助,但更多时候,得靠自己努力。

  未采收的两根丝瓜,一高一低,一黄一绿,垂吊在窗户栏杆上,等待着最后的风干。窗旁的爬藤月季,几周没打理,新发的枝条肆意生长,野趣盎然,有的伸向苍穹好似天问,有的蜿蜒低垂一副娇羞状。与之相比,三株藜藿就整齐了许多。它们一排站立,均已三米多高,枝头也开始结出种子。今年我有望收获不少藜藿种子和三根藜杖。当然,我不可能去煮一锅孔子先生食过的“藜藿之羹”,但通身紫红的藜杖倒让我非常期待,那可是传说中的神仙和得道者手持之物。

  这个夏天太过干燥,与没开花的红莲一样,那棵从朋友家移植过来的橘树也未结一粒果,可经过几场秋雨,它的枝叶却葳蕤葱郁,似乎正在为来年丰收默默蓄力。

  橘树脚下,绞股蓝、抓地龙、狗尾巴草正在疯长。弯腰除草时,才发现有一鸡蛋大小的西瓜缀在还没来得及拔掉的藤蔓上。这应该是小院今年最后一颗西瓜,但愿它能趁着秋天最后一段时光顺利成熟,也不枉来世上走这一遭。一株野生葫芦藤从外面爬上篱笆墙,高举着一颗枣子大小的果实,似在哀求我别把它像杂草一样除掉。

  一段时间不见,院里竟长出一棵不速之客,且已有一米多高,网上搜索后才发现,居然是一棵朴树。查看资料后才知道,其长势迅速,成树高达二三十米,且冠幅巨大。今冬要趁早将它移到外面,要不然,我这一方小院,容不下它的高大威武。

  从山里捡回来的树根和石头,随意摆放在篱笆墙脚下。平日里它们普通无奇,但只要经过雨水洗礼,它们仿佛遇水成活一般,总能焕发出生机。今日的秋雨,肯定又带着它们,一起梦回了曾经的山野。

  篱笆墙上,挂着去年秋天从山脚捡回的一小捆红高粱。本想着帮助周围的鸟儿度过食物欠缺的冬季,可一年过去了,居然没有几只鸟来啄食。如今,高粱的金红悄然褪变为灰黑,就如同我们不经意间流逝的岁月与青春。

  雨棚跟前的那个墙角,栽着一株芭蕉。那是今年暮春时节从朋友家挪过来的,很高兴它最终活了下来。我期盼着明年雨季,能悠然静坐一旁,雨打芭蕉闲听雨,细品一天慢时光。

  对了,忘了说一声,燕居是我家小院的名字。


------2025年09月17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9/17/content_29866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