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张会玲]
(2025-09-15 18:32:08)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一
“妈,我们回来了!”一进大门,康军就扯开嗓子喊起来。
母亲听见儿子的喊叫,一手攥着铲子,一手擦着满头的大汗,抑制不住高兴地从厨房探出头朝大门口望了望。看见儿子儿媳都回来了,她急忙挥手说:“回来了?你们快进屋凉快凉快去,我这边锅里正做着饭,就快好了。”说完,不等儿子儿媳回应,就匆忙地走回了厨房。
厨房,是一间盖在窑洞前的平房,坐西朝东。一到夏天,前半日尤其热。毒辣的阳光刺人眼目地照进来,厨房就闷热得像个大蒸笼。康军看母亲一转身又进了厨房,就知道是锅上离不开人。他吩咐妻子拎着东西先回里屋,自己径直走进了厨房。他猜想,母亲一定又在给他们做好吃的了。这些年了,只要回老家,就一定能吃到母亲用大铁鏊给他摊的煎饼。母亲知道,他兄弟俩和妯娌俩都好这口。因此,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他们回家,母亲就一定要做煎饼给他们吃。
康军刚一踏进厨房门,就感觉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跟进了烤炉一般,热得他快要窒息了。他恨不能立刻转身出去,可还是本能地用手在胸前扇了扇,似乎要把热空气扇走似的。康军叫了一声“妈”,母亲回过头看见他,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脸上的汗,指着餐桌说:“你看,我把菜都炒好了,绿豆水也熬好了。你们要是饿了,就先吃点?”康军忙说:“不急不急,康健也就要到家了,一会儿大家一起吃。”一边说着,一手却从放煎饼的盘子里拿起一个刚出锅的煎饼胡乱地卷成一团,一边哈着气,一边咬了一大口,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笑嘻嘻地说,“还是妈摊的煎饼好吃,又薄又劲道,还有一股子纯正的麦香味。”
见康军嘴馋的样子,母亲便笑呵呵地叫他到餐桌那里卷着菜吃,康军却说不卷菜的煎饼更好吃。看康军吃得香喷喷的,母亲甚是高兴,说这次做得最多了,一定让他们吃个饱。当康军一边吃着煎饼一边坐在灶火前准备往火里添柴火的时候,母亲一把拉起他并使劲将他往外推。母亲说:“出去出去,这里不用你。快去里屋凉快去。”康军还要帮母亲干活,却经不住硬推,只好在母亲的推搡中走出了灶房。
母亲做煎饼,用的是柴火,说这样做出来的煎饼好吃。柴火,是母亲闲暇时剁的果树枝,很硬,很干爽,很耐烧。此刻,炉膛里的柴火都烧成了红红的火糟子,这是柴火热度最高的时候,满厨房就被炙烤得热烘烘的,几乎快要待不住人了。
就在这时,兄弟康健和妻子也提溜着两大包水果和一些吃食回来了。康军平日住在市区,康健住在省城,兄弟俩平时都极少回家。这次,他们是约好星期天一起回来看望母亲的。康军刚出厨房,正好碰见走到半院里的康健,他赶忙接应住兄弟两口子,并和他们一同走进了里屋。
四个人相互寒暄了几句,大家都说最近的天气热得要命,城里离了空调,房间根本就待不住人,还是乡下凉快一些。
康健得知母亲在厨房里忙,就知道是在给他们摊煎饼。他本想进厨房去看看,顺便帮帮老母亲的忙,可那妯娌俩好久没见面了,这会儿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不仅二人相谈甚欢,还扯东扯西地问康军和康健一些事情。结果,兄弟俩也就没有到厨房去。
母亲住的是窑洞,冬暖夏凉。她很爱整洁,总是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待着很是舒服。四个人说了好一会儿话,康军见母亲还没有从厨房里出来,便让妻子进厨房去看看。康健的妻子一看嫂子要进厨房,赶忙也跟着去了。
妯娌俩一进厨房,立刻被一股热浪包裹。只见灶房里热气蒸腾,婆婆汗流如柱,整个脸膛都是红的,却还在灶台上忙碌。妯娌俩虽然有点难以适应这样的热浪,但还是强打精神说要帮婆婆的忙。婆婆笑呵呵地劝她俩进屋休息去,说剩下的面水不多了,弄好了就开饭。妯娌俩在城里的空调房里待惯了,平日里不是在单位灶上凑合着吃,就是点外卖,哪里受过这样的热蒸,简直就跟蒸桑拿差不多。他们进来待了这一二分钟,就已经热得团团转了。得了婆婆的劝阻,妯娌俩便转身出了灶房,回到里屋。兄弟俩聊得正欢,见妯娌俩进来了,就知道是母亲舍不得媳妇受热,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二
不一会儿,母亲笑呵呵地进来了。汗水,还在顺着她的脸颊不住地往下淌,她用毛巾不停地擦汗,脸上却满是开心的笑容。康健赶忙走过去,叫了一声“妈”,母亲回应着,康健接着说:“天气这么热,您咋还摊煎饼?”
母亲乐滋滋地说:“这有啥!我成天就盼你们回来呢。现在好,除了我那两个上大学的孙子,咱家人算是齐全了。这就算大团圆了,妈高兴!”母亲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继续说道,“煎饼我也摊好了。就是灶房里确实热,实在待不住人,咱就在里屋吃吧。”一边说着,一边俯下身来收拾茶几。
妯娌俩眼疾手快地和婆婆一起打理好茶几,又跟着婆婆到灶房里拾掇饭菜。很快就端出来五六碟香喷喷的菜肴,母亲端着盛在大盘子里的一厚摞煎饼跟在后面。饭菜端上桌,娘仨又盛出早前就煮好的绿豆水,这些饭食把茶几摆了个密密实实。说话间,大家就围坐在茶几四周,吃起香喷喷的煎饼来。
这时候,母亲显得特别高兴,她不住地夹菜给两个儿子和媳妇,还一再表明,这些菜都是她亲手种的,没有上过化肥,也没有喷过农药。她还说,就连她种的辣子和白菜都是纯天然的,没有喷过一次药。一说到种菜,母亲就有说不完的话。她说,白菜虽然最爱生菜青虫,但有她自己一手经管,却很少受到菜青虫的侵蚀。母亲还说,她有的是时间,有时候会整天待在自留地里捉虫子,发现一条就逮一条。因此,她种的白菜才长得这么好。母亲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总要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来。很显然,她以此为乐,也以此为荣,并以此明示她的孩子们:你们只管放心吃,这些全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母亲津津乐道地说着,四个人津津有味地吃着,屋里的气氛很是融洽和松弛。可是,当康军伸手去拿第三张煎饼的时候,才发现母亲坐在茶几的一头只顾说话,却始终没有吃一口煎饼。他便催促说:“妈,您别只顾着说话,您也吃啊!”
母亲却并不急于动筷子,她笑着说:“我渴了,先喝点绿豆水。你们放开吃,剩下的,走时给你们带着。”也许,她早已习惯了儿子当天回当天走,每次摊煎饼都要多做一些,就想着把剩下的煎饼让他们带回城里去吃。这次,她自然也是这么计划的。
“妈,您快吃。我们都商量好了,今晚上不走了,就住家里。”康健说。
“你们真不走了?就住家里?”母亲有点惊喜且意外地问道。
“对,我们都商量好了,今晚就住家里,明天再走!”康军也回道。
“好,住一晚上好,咱家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过了,我这就给你们晒被子去!”母亲显得很高兴,喜滋滋地说,“咱家也该热闹一回了。”说着,就翻箱倒柜地把几床被子从箱子里翻将出来。
“妈,不急,一会儿吃完饭我们自己晒。”康军媳妇说。
“就是,也不在这一会半点的,先吃饭吧,妈。”康健媳妇也说。
“你们只管吃,趁这会儿太阳正盛,把被子多晒一会儿。”母亲一边拿被子一边说。
就这样,儿子和儿媳几次三番地催她先吃煎饼,她愣是没顾得上吃一口,满脑子都是趁着太阳热力正盛晒铺盖。孩子们催得急了,她只说,我早上吃得有点多,真不饿。
三
康军的母亲因为急于多晒一会儿被子,以便去去潮气。她抱起铺盖向外走时,不小心把夹在被子里的一个红布包裹掉在了地上。康军眼疾手快,赶忙捡起来,笑着说:“妈,您这是藏啥宝贝了?”康军一边说着,一边接过母亲抱着的被褥,并把红布包裹还给母亲,说:“被子沉,还是我来晒吧。”
见东西掉了,母亲眼里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来。她接过康军递过来的包裹,故作轻松地说:“我能有啥宝贝呀,这人年纪大了,也记不住事了,就喜欢胡乱塞东西。你们好久不在家里住了,这被褥也好久都没动过了,家里的地补折子啥的都在这里面,我也懒得翻看。”她并不急于打开包裹,顺手就把它压在了自己的床铺底下,说:“咱先晒被子吧。”
一通手忙脚乱地忙碌,院子的晾晒绳上就晒满了铺盖。康军的母亲拍打着干净的被单,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想起年轻时,白天和丈夫都忙于生产劳作,拼命挣工分养活全家。到了晚上,她便一宿一宿不停地纺线织布,缝衣做鞋,在他们夫妻的共同努力下,一家人总算衣食无忧。后来,两个儿子渐渐长大。大学毕业后,他们各自有了满意的工作。再接着,就娶妻生子,有了幸福的小家庭。虽然这些年儿子买车买房时,她和丈夫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他们,但孩子们懂事孝顺,他们也挺知足的。唯一让她感到缺憾的,是五年前丈夫在与恶疾抗争了两年之后,还是撒手人寰,丢下她孤零零地守着老屋。这五年,儿子老是叫她去城里住,她却一拖再拖,说自己还能跑能干活,身体硬朗得很,等实在干不动了再随他们去城里生活。儿子拿她没法,也就随了她。好在俩儿子都在省内工作,回趟家也不算远,有时间了就回来看看她。她觉得这样挺好,大家各忙各的,有事情了打个电话相互问候一下。可眼下,她心里却装着一个秘密,一个不想让儿子和媳妇知道的秘密。
大约半年前,她上完厕所,发现出了很多血。起初,她以为是患上了痔疮,也没当回事。可两三个月了,一直时好时坏,她就起了疑心,便自个儿搭车去了趟县医院。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就问谁陪她来的。一看医生的表情,她就知道事情不妙。她告诉医生,孩子不在身边,有啥问题只管对她讲,她刚强着呢,啥毛病也不怕。医生无奈,只好如实相告,说怀疑她患上了直肠病。医生虽然没有说出那个可怕的“癌”字,但依据医生的婉转叙说,她啥都明白了。那是一位很负责任的医生,他说:“你这情况我不能断定,你最好尽快让孩子陪你去省城医院做一次全方面检查。也许,是我判断失误呢。”从医院回来,她开始还有点坐卧不安,好几次想打电话给两个儿子,告诉他们实情,可她最终还是决定把这件事隐瞒下来。她想起丈夫去世前所遭受的一切,便拿定主意,发誓不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
那一年,丈夫被诊断患上了恶疾,两个儿子真是尽心尽力。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他们挑省城里最好的医院,托关系找最好的医生给父亲做手术。治病的钱不够,他们就四处去借,甚至不惜贷款为父亲治病。折腾了两年时间,儿子连操心带劳累,都瘦得不成样子了。丈夫呢,也在一次次的化疗中被剥蚀得皮包骨头,有气无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身上插满了管子,却像个植物人一样不省人事。最终,就那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她,离开了为救他竭尽全力的两个儿子……康军的母亲每每想起这一点,就觉得脊背发麻,一阵阵揪心地痛。她痛丈夫,在忍受了病痛的折磨之后还是撇下他们娘仨走了,她痛两个儿子为了救治父亲受尽了苦累,也散尽了家财,最终却落了个人财两空。如今,她自己的身体竟也出了状况,她不想走丈夫的老路,更不想给儿子添负担。她想,既然病底不好,再医治也是徒劳,何苦受了折磨、花了钱财最后还是回天无力?她得守着这个家,让儿子儿媳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好好工作。她想,人嘛,总要走那条路,既然谁也回避不了,那就坦然面对吧。
“妈,您还没吃饭呢,快来吃几口吧!”大儿媳的叫喊把她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我不吃了,一点也不饿。”她拍拍晾在绳子上的被子回答。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好歹是一顿饭,咋能不吃呢?”康军也劝她快来吃饭。“真不饿呢。你们一回来,我比吃啥都高兴。”“妈,您再不吃,饭菜就都凉了。”康健也催道。“好好好,我这就吃。”她一边说着一边坐在了茶几旁。
两个媳妇都吃好了,赶忙把菜盘子都集中在婆婆面前。康军母亲一边吃着煎饼一边夸两个媳妇孝顺懂事,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吃完饭,俩妯娌收拾好碗筷就要去洗,母亲说什么也不让她俩进厨房。她说,厨房里太热了,她自己已经习惯了,受得住,只怕年轻人吃不消。最终,母亲包揽了洗碗洗筷的全部劳作。
四
母亲从厨房里出来的时候,又是一头大汗。她端进来一盘洗好的西红柿,把它放在茶几上,催促康军他们尝尝鲜。之后,就给脸盆里舀了水,重新洗了把脸,在儿子儿媳的催促下坐在了沙发上。
康军和康健再一次劝母亲以后不用费心种地了,说干脆跟着他们住城里算了。两个儿媳妇也都说,跟她们住在一起,还能帮忙做做家务呢。母亲听着儿子儿媳的劝告,心里甜丝丝的。可她只是笑,她有自己的老主意: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大家说了一会儿闲话,康军母亲起身走到床边,她从枕头下拿出那个红色包裹,从里面取出两个精致的首饰盒,再把包裹包好放回枕头下。那个包裹里除了她的高龄补贴和地补折子之外,还有她的诊断书,她不想让孩子们看见。
儿子儿媳四个人看到母亲手里的东西时都以异样的眼光看着她。
母亲坐回沙发正中的位置,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儿媳,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两个首饰盒,把装着亮灿灿的金镯子的首饰盒放在了两个儿媳的面前。
那是两只约莫豌豆粗细的金镯子,看上去成色不错。镯子上没有花纹,但做工很考究,透着一种诱人的自然光泽。
“妈,您这是哪儿来的?”康军媳妇先自开了口。
“妈,您不会是自个买的吧?”康健媳妇也瞪大眼睛问。“你俩只说喜欢不?”母亲笑眯眯地问俩儿媳。“妈,您哪来的钱买这个呀?”康军和康健几乎同时问。
“你俩先别说话,我是买给两个媳妇的。”
“喜欢是喜欢,可这很贵的呀。”康军媳妇也挺纳闷。
“妈的眼光好,这镯子看着就招人喜欢。可就是您的钱不都给我们买房了吗?”康健媳妇说。
“你们喜欢就成。至于钱,我总不至于去偷别人的,你们只管放心戴着就是了。”母亲见儿媳都喜欢,也满脸的开心。
“妈,您怎么想起买这个呀,她妯娌俩也不缺首饰啊。”康健道。
“我是这么想的:你们结婚时家里把钱都补贴给你们买房了,我这两个媳妇也明事理,没有一个朝我张嘴要金镯子的。眼下,我手头宽裕了,就给她俩补上,这也是我一点心意。再说了,我年纪大了,要这么多钱干啥,买个镯子给你们留个念想。等我走的那天,也就没啥遗憾的了。”
康健抢先开玩笑道:“妈,您这是偏心,只给儿媳妇买东西,还买这么贵重的,为啥不给我和我哥也买件东西留个念想?”
康军一向沉稳,他听到母亲说“留个念想”,心里就有点不得劲。他问母亲:“妈,您没事吧?好端端的,为啥就想起要留念想?”
“你看我不好好的吗?为媳妇买点东西,不就是为了留个念想么?你咋这多心的。”康军母亲笑了笑,又道,“哦,你们都问我哪来的钱。不瞒你们说,除了买这俩镯子,我还有余钱呢。虽然不多,但足够用了。要问钱是哪来的,我给你们交个底:咱家的地补,我的高龄补贴,还有你们平时给的钱,合起来不少哩。”
“那些补贴能有几个子儿,您还能攒这么多?”康健问母亲。
“你可别小瞧这些补贴,时间长了,合起来也不少呢。”康军母亲笑了笑,又说,“只要等得到,我还要攒钱给孙媳妇买礼物呢。”
“妈,您说哪里话,您一定会好好着的。只是,您不要老想着这些,您得想着自己吃好喝好,把身体养好。”康军道。
“我好着呢,能吃能睡,身体一点毛病没有。”康军母亲拍拍胸部,大大咧咧地说道。说完,便亲手把镯子戴在了两个儿媳白皙的手腕上。那金镯子不大不小,不光合适,还与俩儿媳的纤手十分相配,显得很是富贵和好看。母亲的脸上显出按捺不住的高兴来,两个儿媳更是感动万分,各搀住婆婆的一只臂膀,把小脸紧紧地贴了上去……
五
母亲叫俩儿媳收拾好镯子,就回灶房拿来一把韭菜,重新坐在了沙发上。
坐定之后,她一边择韭菜,一边说下午要包饺子给他们吃。四个人都笑母亲说:这才吃了午饭,就开始张罗晚饭,未免也太心急了。母亲也笑自己,她说:“你们一回来,我就浑身是劲儿,老想变饭给你们吃。”她又关心地询问两个媳妇热不热,要不要把空调打开?俩媳妇齐声说“不用,家里比城里凉快多了。”她这才安心地择起韭菜来。
康军母亲一边择菜,一边对着兄弟俩问东问西,问长问短,问的全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正唠叨着,康健的手机响了,他接住电话,“嗯,啊”地应答着。挂断电话,就叹着气对妻子道:“唉,计划不如变化。咱得回去了,单位有急事让加班呢。”
母亲一听就急了,她把择了一半的韭菜往茶几上一放,说:“不是说好明天吗,咋现在就要走?”
康健摊着双手说:“妈,没办法,吃人家的饭,就得跟着人家转。”
母亲起身道:“你稍等一会,我去去就回。”一边说着,一边径直往外走。
“妈,你干啥去?”康健大声问。
“你等等我,误不了你的事!”母亲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康健见母亲出去了,估摸着是去地里了,就催妻子做好回省城的准备。
康军见状,劝康健等等母亲。他说:“妈总盼咱们回家,这刚吃完饭,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走,妈得多伤心啊。”
康健回道:“我也不想走,可领导打电话让立马回去,我哪敢耽误啊!”
兄弟俩的话还没落点,康军妻子的电话又响了。她接住电话,一声“妈”还没喊利索,就听电话那头她妈妈带着哭腔说:“丽呀,你快回来吧,你爸摔了一跤,动不了啦!”
康军的妻子是独生女,一听就急了,催康军立马回市区。
接完电话,兄弟俩和妯娌俩都有点心慌意乱了,他们顾不得多待一分钟,恨不能立刻飞回城里去。不由分说,四个人一齐出了窑洞,走出院子,来到大门口,上了各自的小车。
就在两辆车刚要启动的时候,母亲回来了。她是小跑着回来的,脸膛被阳光晒得通红,脸颊和面额、脖子上全是汗珠子。她右臂弯里挎着个竹笼,里面装满了她亲手种的时令蔬菜。看到两个儿子都启动了车子,她有点着急,脚底下一使劲,差点绊倒。
康军下了车,劝母亲快回家歇着去,说自己也有急事儿,得立马回市区。
母亲早已习惯了儿子们这样的来去匆匆,她也不再多问和阻拦,只说一定要把这些菜带回城里去,一边说着,一边把黄瓜、柿子、茄子、豆角、白菜、辣椒和大葱、青菜分成两份,分别装进她提前预备好的塑料袋里,塞进了两个儿子的车里。
车子启动了,母亲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她朝儿子挥挥手,示意他们先不要开车。说着,就要转身回家里去。
康健从驾驶室探出头对她说:“我们啥也不带,来不及了!”
康军也探出半个脑袋,喊道:“妈,我们走了,您照顾好自己!”
“我给你们蒸的馍,还有煎饼……”母亲还想回家去拿东西,可是,车子已徐徐开动。两个儿媳分别从副驾驶室伸出手向她告别。她怔怔地站在原地,嘴里嘟囔着:“蒸了那么多馍,你们都不带,我一个人不得吃到猴年马月去?”看着儿子的车出了村,向南拐了个弯,再也看不到一点影子了,她紧绷了一上午的神经才松弛下来。这一放松,她才感觉神疲力乏得要命。接着,肚子也“叽叽咕咕”地开始闹腾,这才觉悟自己是饿了……
------2025年09月15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世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9/15/content_298290.html
前一篇:一脉青山一座城/且以诗意共远方
后一篇:骆峪云深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