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的由来[阎泽川]
(2025-09-06 08:45:49)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宋太宗赵光义,十分喜欢读书。
可当时书虽然很多,但版本杂乱、难以收集,即使皇宫里的书籍也不成系统,难以查检。于是,赵光义就命令李昉把许多古籍的重要内容分门别类地整理、编辑成一部书。
李昉组织全国许多名家,编出了三部巨著;因为是在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所以书名叫作《太平编类》《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其中,《太平编类》工程特别浩大,前后编了六年,全书共1000卷,搜集和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划归为55门,总字数约478万字,是我国古代富有学术价值的巨著之一。
这部书编好后,宰相李昉献给宋太宗赵光义过目。赵光义看得非常认真,每天一定要看三卷;如果因为事情忙,当天不能完成看书计划,那么第二天一定要补上。就这样,一年之内,赵光义终于把这部书看了一遍。因此,这部书又叫《太平御览》。 当时有的大臣认为皇帝实在太辛苦了,便劝他少看一些,注意休息。赵光义说:“我生来喜爱读书,能从读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开卷有益嘛,哪里是白白地浪费精力呢!”对此,北宋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文儒》中有记载,原文是:“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阎泽川)
------2025年09月06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9/06/content_296420.html
前一篇:秋日雅称很奇绝[钱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