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曲思父,听秋声中的父魂低语——读张作桃〔仙吕·祆神急〕思父有怀——祝兵志

(2025-09-02 18:39:56)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曲赏 || 一曲思父,听秋声中的父魂低语——读张作桃〔仙吕·祆神急〕思父有怀——祝兵志

皖南诗联曲社

2025年09月01日 06:34 上海 1人



文墨含香继万古诗情


人生有道结九州雅客

编 者 按  

皖南诗联曲社成立于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为网络诗词散曲歌赋等文学交流社团平台,素以宏文为己任。自创刊以来,聚天下儒生雅士,群策群力,志在承渊。致学以谨,克己以严,求知以恳,致业以专。毕其力于文昌大道,倾其情于国粹绵延。昼夜不曾有怠,须臾不忘朝前。躬其身于大业,竭其力壮文渊。铸琼台泽皖地,赠星辰布群贤。秉初衷常自守,肩重任而志坚。皆以此为刊训,铭在耳而恒然。

纵岁华踟蹰,曩昔荏苒,筚路迢而雨骤,行未止而志坚。溯源而索意,开拓而承贤。经疲敝却犹勇,纵瀚海而扬帆。承文化之钵盂,振翰墨之昭然。呈诗词之焕彩,绽曲赋之鲜妍。弘地域之蕴藏,绘椽笔之参骖。集一众之匠作,开文道之新篇。

典藏璀璨,绝唱恒传。锦绣词章为国粹,民族肱骨以擎天。振文渊为众志,注灵泉在眉间。愿联枢纽通心脉,集众智以扬鞭。文迎天下同袍,道同而志一,力振国粹传承,赓续而荣繁。皖南诗联曲社,微刊携众友,翰墨抒衷意,巨笔写新篇。


张作桃

张作桃,女,网名杏子。出生于湖北洪湖,退休教师,曾任小学校长,现定居深圳。爱好太极和诗词曲。曾有作品刊登于《中国当代散曲》《中华散曲》《楚天散曲》《六十而立》《武汉诗词》《江汉大学报》《洪湖泛舟》 《田园情》《林海情》《边塞情》等书刊。偶获全国诗词大赛奖。2024年师从李宏弟导师学习散曲。现任广东省诗词学会理事,湖北省诗词学会散曲分会理事,深圳市长青诗社常务理事,长青诗人,洪湖市诗词楹联学会编委,戴家场和瞿家湾分会副会长,武汉散曲社副秘书长,都市诗书画副总编和长青鹏城曲社社长。


散曲赏析


一曲思父,听秋声中的父魂低语——读张作桃〔仙吕·祆神急〕思父有怀

秋风凋落叶,细雨透愁肠。慈父音容,梦里常寻访。三年隔渺茫,永远思无量。孤窗月影更漏长,啼痕湿素笺,几度心伤。
〔六幺遍〕中元至,情潮漾。迢迢千里,敬父焚香。思他鬓霜,怜他病床。三秋生死何时忘?凉凉,西风又起泪成行。
〔元和令〕阶前落叶扬,屋后影空荡。闲来对弈少一人,戚戚泪水淌。而今又至桂飘香,思亲痛断肠。
〔赚尾〕忆昔笑言萦画梁,语暖心房。可今唯见,寒云野草暮苍苍。       

——〔仙吕·祆神急〕思父(通韵)张作桃(深圳)


秋日,一曲〔仙吕?祆神急〕思父,竟让我泪眼婆娑。窗外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竟与曲中意境不谋而合,也让我不觉心有戚戚,一时感从中来。

曲作始于秋景,却不止于秋景。“秋风凋落叶,细雨透愁肠”,起笔便勾勒出双重意境:既是自然之秋,也是人生之秋。秋风扫落叶本是寻常景象,细雨蒙蒙亦是平常天气,但着一个“凋”字、一个“透”字,顿时使客观景物主观化,自然现象情感化。那秋风仿佛不是吹在树叶上,而是吹在游子的心上;那细雨也不是浸透大地,而是浸透了一颗思念之心。中国古典文学中素有“悲秋”传统,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到欧阳修的“夫秋,刑官也”,秋总是与肃杀、悲伤相连。但此处的秋,更因“思父”的主题而增添了一份血肉相连的痛楚。

“慈父音容,梦里常寻访”,笔锋由外而内,从景物描写转向梦境叙述。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感载体,从《诗经》的“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到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梦成为了连接生死两界的神秘通道。作者在梦中寻访父亲音容,实则是无法接受生死永诀的现实,试图在虚幻中寻求一丝慰藉。然而梦终归要醒,醒来后是更加深重的失落:“三年隔渺茫,永远思无量”。“三年”是具体的时间计量,暗示父亲离世已有一段时光;“永远”则是无限的时间延伸,表明思念不会随时间消退。这种时间上的对比张力十足,既表现了失去亲人的具体痛苦,又升华到对人类永恒情感的思考。

“孤窗月影更漏长,啼痕湿素笺,几度心伤。”这三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念场景:孤窗暗示独处,月影点明夜深,更漏长强调时间难捱,啼痕是哭泣的证据,素笺是写作的媒介,心伤是最终的情感状态。作者巧妙地将外部环境、行为动作和内心感受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立体而动人的抒情空间。更漏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时间意象,它的“滴答”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仿佛在计数着思念的时长,也暗示着生命的无情流逝。

〔六幺遍〕一段点明“中元至”,将个人情感置于传统文化背景中。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鬼节,是生者与死者对话的特殊时刻。“迢迢千里,敬父焚香”一句,既表现了空间上的距离,又通过焚香这一仪式行为,建立了与父亲的精神联系。烧香拜祭不仅是民俗,更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渠道,是生者试图与死者沟通的象征性行为。

“思他鬓霜,怜他病床”,两句短促而有力,像两幅特写镜头,瞬间将记忆拉回到父亲生前。鬓霜是岁月流逝的痕迹,病床是生命脆弱的象征,作者选取这两个典型意象,既表达了对父亲一生辛劳的心疼,又透露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这种遗憾是许多失去至亲之人的共同体验,具有普遍的人文意义。

〔元和令〕中“阶前落叶扬,屋后影空荡”的描写,延续了开始的秋日意象,但更加具体化、个人化。阶前屋后是家的象征空间,落叶飞扬暗示着物是人非,影空荡则直接点出了缺失感。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在人在”,父亲作为家庭的中心,他的离去使物理空间失去了精神核心,变得“空荡”起来。

“闲来对弈少一人,戚戚泪水淌”,往日父女对弈的场景与今日独自垂泪的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对弈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父女交流的仪式,是亲情互动的象征。少了一人,不仅是少了一个棋手,更是少了一种生活状态,少了一段生命历程。作者选取对弈这一细节,比泛泛地写“思念”要具体得多,动人得多。

〔赚尾〕作为整套散曲的结尾,实现了时间上的回溯与情感上的升华。“忆昔笑言萦画梁,语暖心房”,回忆中的父亲是鲜活生动的,他的笑声似乎还在梁间回荡,他的话语依然温暖人心。但这种美好的回忆瞬间被拉回现实:“可今唯见,寒云野草暮苍苍”。寒云、野草、暮色苍茫,这三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荒凉、寂寥的画面,是外部环境,更是内心图景。从笑语言犹在耳到寒云野草满目,这种巨大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跌宕。

这套散曲在艺术上颇有可圈可点之处。首先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娴熟,秋风、细雨、落叶、孤窗、月影、更漏、寒云、野草等一系列意象有机组合,共同营造出哀婉凄清的氛围。其次是时空转换自然流畅,从现实到梦境,从过去到现在,从屋内到屋外,形成了立体的抒情空间。再者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如“对弈”、“焚香”、“鬓霜”、“病床”等细节,使情感表达不流于空泛。最后是语言既典雅又自然,符合散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审美要求,如“戚戚泪水淌”、“语暖心房”等句,看似平常却饱含深情。

纵观整组散曲,作者没有使用任何夸张的修辞或激烈的言辞,只是平静地叙述,真实地描写,却自有一股打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情感的真诚与纯粹,来自于对父亲深厚而持久的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情感自然,这套散曲正是这种情感的艺术呈现。

秋日读此曲,不禁让人想起自己生命中的那些离去者。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终点,但爱和记忆却能够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在艺术中获得永恒。张作桃老师的这组散套,既是对一位具体父亲的深切怀念,也是对所有逝去亲人的集体悼念,它让我们相信,那些离开我们的人,只要还被记得,就以某种方式存在着,就像秋风中的落叶,虽然离开了枝头,却化作了大地的养分,以另一种形式参与着生命的循环。

自此,这组散套,也在意义上完成了从个人情感的表达,到生命哲学启示的转变。它告诉了我们:唯有正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唯有经历失去,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爱的价值。

————End————

 祝兵志   皖南诗联文化传媒创始人 

祝兵志,男,90后,安徽池州人,笔名:皖南居士,皖南诗联文化传媒创始人,皖南诗联曲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曲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理事。2024年师从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委员兼办公室主任李宏弟老师,曾获全国诗词曲大赛多项奖。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 《中华散曲》 等刊物。

   
皖南诗联曲社    微刊编辑工作委员会
主管单位:皖南诗联文化传媒上海工作室
主办单位:皖南诗联曲社
刊头题字:李培隽(中国楹联学会会长)
首席顾问:李宏弟(兼散曲终审)
名誉主席:江   
执行社长:祝兵志
收录初审:莫   黎   丫  丫   清浅时光
策划编制:清   


投稿须知

皖南诗联曲社是针对全国文学爱好者提供的一家格律诗、词、散曲、对联等文学发表、理论研讨等方面而构建的综合性网络文学平台。
皖南诗联曲社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文学爱好者、诗词爱好者及相关领域研究者踊跃投稿或推荐优秀作品,敬请作者来稿时注意如下事项:
一:严禁抄袭,AI写作,文责自负,如因抄袭、侵权等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本人承担相应责任。 
二:投稿格式
1.XX期投稿
2.名字+(省份二字即可无需城市)
3.投稿标题
4.空格一行
5.正文(绝律一行2排)(词分上下阙)(散曲附带曲谱和标准专用标题号〔双调·清江引〕)
6.绝律默认平水韵,词依词林正韵,曲依中原音韵,新韵,通韵投稿注明。
三:总编微信:15618977598(可加总编微信入群投稿)加微信注明来意!


感谢大家一如既往以来对皖南诗联曲社微刊的大力支持,欢迎点赞,留言,转发,分享朋友圈!   
《皖南诗联曲社》微刊编辑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