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休闲神器“懒架儿”[钱续坤]

(2025-08-09 07:53:01)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操琴对弈、酌酒赋诗、读史临书、焚香静坐……这些都是古人常见的休闲方式。不过这些休闲方式多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懒架儿”就是其中的神器之一。

  何为“懒架儿”?且看宋代笔记《宣和遗事》中的一则记载:宋徽宗微服私会李师师时,“二人归房,师师先寝,天子倚着懒架儿暂歇,坐间忽见妆盒中一纸文书。”既然是“暂歇”,并且能够“倚着”,说明“懒架儿”是一种可供歇息的家具——简单的一个“懒”字,就形象地道出了其基本功能。宋代张镃更是留下了“闲把欹眠酬懒架,静便徐步当安舆(《次韵陈秀才》)”的诗句,其中“酬懒架”乃点睛之笔,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其实,“懒架儿”的书面语为“凭几”,亦称“隐几”,或单名“几”、“机”,“凭”与“隐”都是“依倚”之意。“凭几”历史十分悠久,《尚书·顾命》中“凭玉几”,体现了玉几作为重要礼器,供重臣在特定场合凭靠,具有庄重的仪式性。《诗·大雅·行苇》“或授之几”,描绘了筵饮场合向年长者授予几,是对长辈的尊礼,反映了“几”在亲族聚会中的礼仪功能。《左传·昭公五年》“设机而不倚”(“机”通“几”),强调礼仪中几的摆放是为了彰显礼的极致,而非随意倚靠,体现了其象征意义。《孟子·公孙丑下》“隐几而卧”,则展现了“几”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凭靠用具的实用性,描绘了孟子倚靠几而卧的场景。可以这样说,“凭几”是席坐时代一件用来“讨好自己”的小家具,无论是斜坐时依靠,还是用来搁胳膊,甚至躺着时搁脚,“凭几”都能满足你的需求,这是实用的一面;而其设与不设、倚与不倚,在早期则有着若干礼仪的内容。

  那么,“凭几”到底是什么形状呢?以现代人的目光来看,就是用来凭靠身体的小矮桌,类似于扶手,一般为木制或竹制,由两条立腿和一个窄而长的顶面组成。在古代,椅子、凳子等高脚家具尚未成为主流时,人们无法舒适地垂足而坐,只能跪坐、踞坐或盘坐在床榻之上。坐的时间稍长,就容易疲劳,必须借助“凭几”,以减轻腰部和腿部的负担。大概是斜倚在“凭几”上,看上去比较闲适、懒散,不似正襟危坐那样正式。所以,“凭几”也被称作“懒架儿”。

  “懒架儿”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人坐下时,将“凭几”放在身侧或者身前,胳膊搭在顶面上,用臂力支撑身体。《汉书》记载王莽用胳膊支撑着“凭几”读军书,困倦了,就“因凭几寐”,倚靠在上面小睡一会。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夏日感旧四首》曰:“睡觉残书栖懒架,浴回细葛覆熏笼。”书放在“懒架儿”之上,不知不觉美美地睡去。北宋隐逸诗人林逋亦留有“一榻竹风横懒架,半轩花月到顽盆”的诗句,诗中通过“竹风”“懒架”“花月”“顽盆”等意象,勾勒出园林的静谧与诗意,对比昔日“清狂”游园与今日“凄凉”景象,暗含时光易逝、欢娱难再的唏嘘。

  除了搁臂的功用之外,追求舒适的古人还会用“懒架儿”搭脚。所不同的是,用来搁臂的“懒架儿”,顶面一般比较宽。宋代《梧荫清暇图》中人物手边的“懒架儿”就比较宽大,并且两端稍向上弯曲,则增加了使用的舒适度和美观性 。而元代刘贯道《梦蝶图》主人公使用的“懒架儿”,显然是为搁脚而特制的,它两腿四足,足间距较大,平稳不易倾倒;顶部是一道横梁而非木片,横梁上缠绕了数圈的布条,更加圆滑,可以轻易托住脚踝,又不必担心被方形木片的边缘硌疼。

  “懒架儿”在酷暑时节还是消夏神器,其至少有两个原因让人欲罢不能:一是垫高两腿,加速血液从脚部回流,能够消除久站产生的疲劳;二是两腿与床面分隔,空气流通,腿部热量更容易散发,不会有热的感觉。宋代魏野在《夏日怀寄西川峡路淮南薛臧王三运使》诗中写道:“信旗君逐舟车动,懒架吾随枕簟移。”诗人以“懒架”与“枕簟”(竹席)的随性移动,与友人的繁忙公务形成对比,凸显出自己的闲适与洒脱,同时也说明“懒架儿”是夏日的消暑装备之一。

------2025年08月09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8/09/content_28926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