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字的诞生[美]迈克尔·苏亚雷斯

(2025-07-05 15:56:23)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没有文字,就没有记录,历史无从记载,书籍自然也不存在。

  文字的创造,让统治者的政令能远播到其目力所及、口谕所传范围之外的地方,甚至在统治者死后依然存续。以罗塞塔石碑为例,古埃及国王“神显者”托勒密五世的祭司们,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世俗体和希腊字母文字这三种文字,在罗塞塔石碑上颁布了他的法令。正是有这块石碑,托勒密五世——这位在史书记载中语焉不详的古埃及国王,才为世人所知晓。

  文字是如何诞生的?18世纪的启蒙运动之前,“神赐起源说”一直是人们最偏好的解释。现在大多数学者可能都认为,最早的文字是从结绳计数发展而来的。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在现存的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中美洲的文字记录中,很少发现有这样的记载(并不排除在这些早期文明中,人们可能是在竹子等易腐材料上记录商业交易)。换句话说,公元前4 千纪后期,在“文明的摇篮”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诸城,贸易和行政管理的复杂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让统治阶层的精英们光靠记忆力无暇应对。于是,人们必须用一种无可争议的、能永久保存的形式来记录商业交易。

  一些学者认为,约公元前3300年,在乌鲁克城,某个苏美尔人有意想解决记录形式的问题,于是文字自此产生。也有人认为,文字可能是某个群体共同努力的成果。还有一些人认为文字根本算不上发明,而是意外的发现。许多人认为它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灵感偶得的产物。有一种广为流传的理论认为,文字由人们长期使用的“陶筹”计数系统发展而来。在许多中东考古遗址中都发现过这种“陶筹”,有的是简单朴素的圆盘,有的被雕刻成了更复杂的形状,确切用途已不可考。上述“陶筹”的制造年代跨度,从公元前8000年一直到公元前1500年。根据这一理论,用陶土上的二维符号代替三维的“陶筹”是发展出文字的第一步。这个理论的一大问题是,在苏美尔楔形文字出现之后,“陶筹”仍然存续了很长时间。另一个问题是,相比三维的“陶筹”,陶土板上的二维符号可能是更落后而非更先进的概念。更有可能的似乎是“陶筹”随着文字诞生而出现,而不是“陶筹”演化出了文字。

  除了“陶筹”之外,还有许多可以被归为“类文字”的例子,比如在法国南部洞穴中发现的大冰期的符号,这些符号的历史可能有2 万年之久。在位于法国洛特省的佩克摩尔的一个山洞里,有一处在大冰期出现的生动岩画,从中可以看到一只手的印模和一幅由红点组成的图案。这可能只是想表达“我和我的动物们在这里待过”,或者有着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其他的史前图案描绘了一些动物,比如马、鹿头和野牛,上面还重叠地画上了各种标记。其中发现的有缺口的骨头,显然是作为月历的计时工具在使用。

  “类文字”,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文字。研究文字的汉学家约翰·德范克将“完全意义上”的文字定义为“可以用来表达任意想法和所有想法的图形符号系统”。这个简洁的定义影响力不小。根据该定义,除了大冰期的洞穴符号和中东的“陶筹”,“类文字”还包括皮克特人的符号石和各种计数符号,比如令人惊奇的古印加记事结“奇普”。此外“类文字”也包括当代的符号系统,比如国际交通运输符号、高速公路代码标志、计算机图标,以及数学符号和音乐符号。这些古老的符号系统或现代的符号系统,都不能表达“任意想法和所有想法”,但每一种系统都能很好地用于专业领域内的沟通。

  有了与口头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字系统,才能表达人类思想的全部内容。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费迪南·德·索绪尔认为,可以把语言比作一张纸,他写道:“思想在纸的一面,声音在另一面。你不可能用剪刀剪开纸的一面,同时又不剪开另一面。在语言中,声音和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来说,以一只罐子、一条鱼或一个张着嘴的头(表示“吃”的意思)等图案为代表的象形文字,是第一种可以算作“完整意义上”代表文字系统的符号系统。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发现的象形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千纪中期,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现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公元前3千纪。根据一些中国考古学家的说法,在中国发现的象形文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千纪。这些文明的象形符号,往往很快就变得非常抽象。苏美尔象形文字发展成楔形符号,这种楔形符号在当时的中东文字中占据主流地位约有3000年。

  一旦这种“完整意义上”的文字能够表达完整的语言,以及思想被发明、偶然发现或者说演化,那它会从美索不达米亚扩散至全球吗?埃及最早的文字似乎出现在公元前3100 年,印度河流域最早的文字(未被破译的石印)是在公元前2500 年,克里特岛最早的文字(未被破译的线形文字A)是在公元前1750 年,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在公元前1200 年,墨西哥最早的文字(未被破译的奥尔梅克文字)是在公元前900 年。这些日期比较接近,有待新的考古发现。在此基础上,似乎有理由认为,文字的概念,而不是某种特定文字符号,可能是由一个文化向更远的文化逐渐传播的。毕竟,印刷术的概念从中国传到欧洲需要六七百年的时间。

  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认为,文字在古代世界的主要文明中是独立发展的。乐观主义者,会选择强调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创造力;悲观主义者,对历史的看法比较保守,会倾向于认为人类更愿意尽可能忠实地复制已有的东西,将他们的创新限制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字借用的例子,比如日本人在公元1千纪中就把汉字吸收过来,并把它们纳入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字系统,把几千个汉字和不到100 个简单得多的日本音节符号混合在一起。如果复活节岛(地球上最偏僻的人类聚居地)的朗格朗格文字被破译,它可能会揭示一个有趣的问题,即复活节岛人是在没有外人帮助的情况下发明了朗格朗格文字,那是用独木舟从波利尼西亚带来了文字的概念,还是从18 世纪首次访问复活节岛的欧洲人那里借来的?如果能证明朗格朗格是在复活节岛发明的,那么这将最终证明文字一定有多个而不是单一的来源。



  《全球书籍史》,[美]迈克尔·苏亚雷斯, [英]H·R·沃德海森/编著,吴奕俊、陈丽丽/译,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版


------2025年07月05日《西安晚报》第8版文化周刊 长安悦读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7/05/content_28103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