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子[杨平德]
(2025-07-04 06:43:04)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在西安城内,曾经有一片区域被称作“西头儿”。
在“西头儿”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报恩寺街,中段往北有一条“T”形的巷子叫六合巷。“T”形一横的北段被称作“小巷子”,一竖则被称“大巷子”。大巷子较宽,院落分布于巷子两侧。北侧有一座很大的院落,我在这个院子里一直居住、生活到参加工作,有着极深的感情,
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及往年轶事,不时地浮现在眼前。
那时候,由于房子小,几乎家家没有厨房,做饭就在屋檐下。最初,每家一个泥胎锅头,一个木质风箱,烧的是烟煤末。一到饭口,家家冒烟,只听那风箱“舌头”夸嗒夸嗒作响,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后来,改烧钢炭和煤饼,锅台灶换成了砖砌炉子。炉子多是请匠人砌的,我家为了省钱,炉灶是父亲和我垒砌的。我泥炉膛是非常熟练的,泥是用黄土加上头发和成的,防止烧炸裂。再后来,有了煤球儿,炉子也精巧了不少。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有了蜂窝煤,炉膛改成了耐火炉瓦,炉灶进而小型化,也干净了起来。
小时候,下午一放学,院内的同学都跑到一起写作业,玩耍做游戏,甚是快乐。男孩们还盼着下雨,因为一下雨渗井就满了,掉到渗井里的皮球或乒乓球就会浮上来,那是十分高兴的事,要知道那时有个小皮球或乒乓球是不容易的。女孩爱跳皮筋、跳房子、抓骰子。男孩的游戏更多,滚铁环、拍包子、拍洋片、弹弹球等等,这些游戏不出院子就能玩。
那时的夏天,没有多少消暑手段,扇子就是最好的工具了。芭蕉扇、竹篾扇、折扇、纸板扇都有,也有人用马粪纸做成简易扇子。一到傍晚,大人在屋里休息,孩子们就提前在院子地面洒上水降降温,然后或坐或躺在席子上纳凉。我家有块较大的苇席,成了半大小伙子的最爱,
有时这席子上能挤坐十来个小孩。孩子们互相扇扇子找凉快。一时间,扇扇子的数数声、讲故事的低语声汇聚一起,有趣味又热闹。直到晚上十二点,家长才会把孩子叫回去睡。顷刻间,院子便寂静下来。至今,我仍怀念那惬意的时光。
那时,院子里连一台收音机也没有。父亲借款咬牙买了一台,成了院子里的大事,邻居们纷纷来听广播。记得有重大新闻的时候,父亲会把收音机挂在窗框上,音量开到最大,让院子里更多人能听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院子彻底改造,在原址上建起了两栋六层的单元楼。一半人家是就地安置的老住户,另一半是新搬来的人家。户数多了,人也多了,但却少了老院子的味道。我怀念那老院、老人、老故事。
------2025年07月04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7/04/content_280822.html
前一篇:恋上陆湾[鱼鸿]
后一篇:澄城访古品今朝[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