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仗五法: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对仗之美

(2025-06-02 15:45:44)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对仗五法: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对仗之美




原创 指尖花花 诗联双修院校

2024年11月03日 19:05 安徽 13人听过




浅谈诗词的对仗

诗词对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门精湛艺术,其方法多样且博大精深。

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对仗不仅是诗人展示语言技巧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诗意、丰富情感表达的关键,韵味悠长。

如:

1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三山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如落青天之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此二句气象壮大,境界开阔。

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而一行白鹭,直冲向蓝蓝的天空。

“两”和“一”相对应;一横一纵,画面感十足,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风光展现在眼前了。

3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在院落里,梨花沐浴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之中;池塘边,阵阵微风吹来,柳絮飞舞在天空中。

意境清幽,句意素雅、情致缠绵,展现的似乎是实景,又仿佛是一个幻觉、诗人以神写景,神景融会。

4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当年春风下,一同观赏桃李,共饮美酒,又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滴滴,无限思念着你。

美好与失望,聚合与别离,往日的情与眼前的绪,都从时间、地点、景色、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思维向远。

总之,无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都需要诗人具备巧妙的构思、精准的用词以及流畅的造句能力,以确保诗意能够贯穿始终,引人入胜。

以下,选择主要五个方面分析对仗的技法,展现对仗之美。



一、实字对:

实字对,即以具体事物或概念作为对仗的基础,通过精确描写,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便是一例典范。

此句中,“九天”与“万国”相对,前者写了天宫的高远与神秘,后者则展现了世界各地的使臣齐聚一堂的盛况。

阊阖,作为神话传说中的天门,与宫殿相自对,更添一层庄严与神圣之感。

而“衣冠”与“冕旒”的自对应,则细腻地刻画了朝臣们的服饰与礼仪,进一步突出了早朝的庄重与威严。

再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闲”。

这两句诗以“旌旗”与“宫殿”为实字对,前者随风摇曳,如龙蛇般灵动,后者则静谧安详,燕雀悠闲自得。

整句通过实字对的巧妙运用,诗人不仅写出了宫廷的壮丽景象,更在动静之间,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喧嚣交织的复杂情感。



二、虚字对:

与实字对相对应的是虚字对,它不以具体事物为对仗基础,而是侧重于表达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

虚字对往往通过抽象的概念、情感或意境来构建对仗关系,使得诗在表达上更加自由、灵活。

例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这两句诗以“云”与“鸟”为实对,“以”与“而”以虚字相对,前者写了云朵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状态,后者则表达了鸟儿疲惫归巢的渴望。

通过虚字对的运用,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自由与归宿的深刻思考,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加绵长、动人。



三、借对:

借对,是诗词对仗中的一种巧妙手法,它通过借用词语的音义关系或字面意义,与联句中的相应字形成对仗关系。

借对不仅丰富了诗的语言表现力,更在形式上增添了趣味性和挑战性。

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这两句诗中的“沧海”与“蓝田”相对,本属地理名词,但诗人巧妙地借用了“沧海”中的“海”字与“明珠”形成借对关系,暗示了明珠的珍贵与海洋的深邃。

同时,“蓝田”中的“田”字与“玉”字相对,也构成了借对关系,进一步突出了蓝田美玉的温润与光泽。

通过借对的运用,诗人不仅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丝哀愁与无奈。



四、流水对:

流水对,又称串对或意对,其特点是上下两句在意义上紧密相连,如同一股流水般自然流畅。

流水对在形式上虽然不像其他对仗形式那样严格对仗,但在意境上却更加连贯、统一。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两句诗,以诗人的行程为线索,从巴峡到巫峡,再到襄阳、洛阳,一气呵成地描写了诗人归心似箭、急不可待的心情。

通过流水对的运用,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更在形式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得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动人。



五、错综对:

错综对,是一种不拘泥于位置、颠倒错综的对仗形式。

它要求诗人在对仗时能够灵活变通,根据诗意和音韵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错综对不仅考验了诗人的语言驾驭能力,更在形式上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韵味和意趣。

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悼姬人》)。

这两句诗中的“裙拖”与“鬓耸”相对,“六幅”与“一段”相对,“湘江水”与“巫山云”相对。

但值得注意的是,“六幅”与“一段”在位置上并不对应,而是形成了错综对的关系。

这种对仗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对仗的束缚和限制,更在形式上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韵味和意趣。

同时错综对,也要求诗人在构思和用词上更加精心和巧妙,以确保诗词在意境和情感上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