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尘忆]
(2025-01-08 18:26:43)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20世纪80年代,寒假一到,我们这群小屁孩就急不可耐地开始营造新年的气氛。心里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憧憬和喜悦,期盼着那美好的时光赶紧到来。
小年一来,年味就像发酵的面团,一天比一天浓。那时候的乡村田野,到处都是朴素和宁静,我们像自由的小鸟,在广阔的天地间尽情欢唱。那清脆的笑声,在冬日的寂静中回荡,编织成最动听的乐章,畅想对未来的期待。
一个个手里拿着五花八门的鞭炮,这些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就像冬日里的火种,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快乐火焰。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如激昂的交响乐,打破冬日的宁静,寂静的田野也被激活了。暖阳下,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偶尔会惊扰到那些懒洋洋打盹的小狗,它们吓得跳起来,四处张望。
儿时的年味,就像一幅幅温暖的画卷,而除夕,就是那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年三十,有时候是腊月二十九,午饭后,家就变成了一个忙碌而温馨的舞台,全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准备着年夜饭,那是对一年辛劳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祈愿。
父亲会带着我们三兄弟贴好春联,然后开始剁鸡剖鱼,那锋利的刀锋下,藏着岁月的深邃和生活的智慧。大哥不停地给柴火灶添柴,熟练的动作,是成长中的肌肉记忆,也是对新年的期待。我和小弟也不甘示弱,犹如两个活泼的小精灵,不停地从屋外搬来干柴,或者细心地把多余的灶灰撒到屋后的菜地里。
母亲站在灶台前,专注地翻炒着锅里的食材,她手中的锅铲,就像指挥家的指挥棒,上下飞舞,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厨房交响乐。那“嗞嗞啦啦”的声音,和柴火的“噼噼啪啪”声交织在一起,是岁月的旋律。母亲忙碌的身影渐渐停歇,一缕缕诱人的香气开始在空气中悄悄蔓延。她就像一位魔术师,轻轻一挥手,就变出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餐桌一下子就摆满了:红烧大鲤鱼、笋干老鸭煲、大蒜炒牛肉,还有粉蒸湖藕、排骨和白萝卜……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在母亲的巧手下,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除夕,家的温暖像潮水一样涌来。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火苗热情地跳跃,仿佛在轻声细语地回顾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在年夜饭开始前,父母把对孩子的爱和期望,细心地包裹在寓意吉祥的红包里。每一个红包,都承载着家人的关注,也寄托着对未来的期盼。
吃完年夜饭,一起看春晚。听欢快的歌曲,如春风拂过心田,忍不住跟着旋律轻声哼唱;幽默风趣的小品,更是晚会的点睛之笔,像生活中的调味剂,把欢笑和智慧用幽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家人开怀大笑,忘却一年的辛劳和疲惫,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团圆的欢乐时光。
午夜,春晚接近尾声,《难忘今宵》那熟悉的旋律响起,外面的鞭炮声也渐渐响起,它们就像欢快的音符,在寒冷而温馨的节日里跳跃,为新年欢庆鼓舞。我们兄弟三人兴奋地拿着鞭炮,和邻居小伙伴一起加入烟花燃放队伍。璀璨的烟花绽放,儿时的我们在心中燃起对新年的向往。
儿时的年味,是那一盆烧得旺旺的炭盆火,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团聚。长大后,年味是一份香甜悠长的回忆,是游子的那一抹乡愁和牵挂。如今,春节申遗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就是俗称的“世界级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影响力正走向世界。
忆往昔,看今朝。蛇年即将到来,满怀期待这个春节的年味更浓,日后回忆起来,又是一个难忘的醉美年味。
------2025年01月08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1/08/content_24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