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靠更稳“家门口”的精神康复服务助患者回归社会

(2025-01-02 18:24:50)
分类: 养生/健身/武术[转]
  2024年12月30日,在西安莲湖康护医院,36岁的陈亮(化名)正在医院二楼的莲湖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活动室进行康复训练。阅览室里,五六名康复患者正在看书、写字。大厅里放着一个乒乓球台,两位康复患者正在专注地打乒乓球……社区康复服务中心让精神障碍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实现长期治疗。

  “这里给了我好几次生命。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我的身体慢慢变好了。”和记者聊天期间,陈亮说话语速比较缓慢,他说,自己患精神疾病十几年了,得知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免费给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药训练等服务,他每天到这里看看书、活动一下身体,坚持服药,现在感觉身体好很多,吃饭、休息都变得规律了,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由于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有离家近、专业性强等特点,陈亮坚持每天过来锻炼,生活也越来越积极。值得一提的是,陈亮所有的康复服务都由政府买单,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免费为其治疗。

  和陈亮一样,59岁的王东(化名)每天按时来莲湖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我患病20年,这里能锻炼身体,可以与病友交流,心情能得到很大缓解。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找医生,在这里康复心里踏实很多。”王东说。

  “我们为患者免费提供六大服务,包括服药训练、躯体训练、定期心理咨询、职业康复训练、预防复发训练以及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和读书会。”西安莲湖康护医院院长、莲湖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负责人文萍说,他们还将康复服务延伸至桃园路街道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西关街道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通过“一中心两站”,满足患者就近就便的康复需求。

  在位于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二楼的未央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55岁的张武(化名)正在做心理疏导。张武告诉记者,由于生活压力大,他平时爱胡思乱想,2023年9月身体出现不适,当时没有引起重视。2024年4月发病,出现了幻影、幻听,到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目前病情较为稳定。

  “发病的时候,总能看到奇奇怪怪的画面和一些没见过的变了形的动物,特别恐惧。”张武说,在农村,一般得了精神疾病后就不治了,但他不想放弃,坚持吃药、治疗。现在他在社区康复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心理医生免费疏导,能够为他减轻一些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通过治疗和康复,我们帮助了5名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他们目前已经恢复工作。”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院长、未央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负责人齐虎岗说,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上班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他们通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回归社会,尽管他们做的工作比较简单,比如送水工、医院保洁员等,但这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记者从西安市民政局了解到,2024年以来,我市在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灞桥区、临潼区、高陵区、周至县建立了8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并通过市级福彩公益金对8个区县给予各50万元补助,用于支持开展精康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为737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建档并进行评估。

  “2024年8月以来,区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陆续全面启动,为辖区已登记建档患者开展了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西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以服药训练、躯体管理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交能力训练、心理康复、家庭支持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各类活动、讲座、个案治疗、心理辅导共168场次,服务患者及家属1554人次。通过系统康复训练,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服务的认知进一步提升,参与度及认可程度显著提高。

  记者 刘晓云


------2025年01月02日《西安晚报》第3版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1/02/content_24410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