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记忆[崔彦]
(2024-12-18 18:32:43)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站在承天阁上四处眺望,远山近物都笼罩在烟幕云雾中,人也恍若在仙境中羽化飞升。从承天阁走下来,星星点点的雨脚也跟随着人们走街过巷。晓风入怀,杏花出墙,一帘雨丝落入草丛都不见的情景闯入眼帘……这是30多年前我在莲湖公园散步的情境。记忆中走过的人和事都变成了一幅深沉的油画挂在我的心里,萦绕在梦中。
2024年的深秋,我也变成了一枝憔悴的莲蓬,凋谢的枯荷,心伤悲,人有恙,住院治疗。医院正好毗邻莲湖公园,因此我又一次来到承天阁下,记忆中的楼阁,记忆中的烟雨,记忆中的歌谣与晓风残月又一次浮现……往事不堪回首,但总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这天虽然没有下雨,但雾气茫茫,芳草萋萋,湖水也披着轻纱,如一幅饶有意境的水墨画,耐人寻味。那落叶有时飘飘洒洒,有时翩翩飞舞,湖面上、草地上、路面上到处都是,黄的、绿的、红的。落叶如花,点缀着绿色的草坪和亮白的路面。觅食的喜鹊、麻雀等飞禽随处可见,三三两两,一群一群的都有。我的步子很轻,不想打扰它们,但警觉的小鸟却总是远远地就扑棱棱地飞走了。划船的、散步的、健身的人们从早到晚纷至沓来。一首曲子在我的心中闪耀着,反复地涌现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做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这首浪漫深情的《思念》,30多年前和满天满地的落叶一样在园林里不停地飞舞、回荡。当时只觉得旋律优美,还跟着哼唱,如今,才觉得这首歌曲原来是写给自己的。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当年,父亲曾牵着母亲的手在这里赏花望月,结成连理。后来,父亲骑着一辆自行车,母亲抱着我坐在身后,姐姐坐在前梁上,一家四口一路欢声笑语地来到莲湖公园。每年春节,正月十五左右,公园里会举办几天“花灯会”,一时间,花灯璀璨,游人如织。我和姐姐年年看灯,但总是兴致盎然、乐此不疲!莲湖公园看罢,还要嚷嚷着去革命公园、兴庆宫公园,把当时的三大公园逛个遍才肯罢休!回来后还津津有味地评论,革命公园的龙长,莲湖公园的虎威,兴庆宫公园的小灯笼好看。
莲湖公园历史遗存十分丰厚,它不仅承载着承天门大气磅礴的故事,也承载着莲花池里亭台水榭曲径通幽的往事,还承载着一段不可磨灭可歌可泣的抗战记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时光流逝,人去楼空,不少遗迹也都悄然隐退了,但莲湖公园的花却还开着,树还绿着,水还清着,映照着白云飞,也映照着夕阳红。看见它,你就想起了历史,看见了历史。
这里曾是明朝秦王朱樉的“王府花园”,引水成池,广种莲花,故名“莲花池”,以后几经修葺更名,直到1916年,种草栽花,垒山造湖,始名莲湖公园。园内布局精到、层次感强,一座石拱桥,把园林分成柳堤和花池两大部分。柳堤和花池以外大部分空闲地方不是林地就是草场,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三环”。杨柳风,荷花水,莲湖公园的韵味不一般。楼阁听风,亭台望月,廊轩闻雨,水榭看花,竹林弹奏,远望是一首诗,近看是一幅画,人在画中行舟,在诗中熏洗,也变得文雅秀丽了起来,好像自己也成了一件唯美的艺术品,与那飞檐翘角、高低错落,或朴素、或华美的各色建筑物并列其中。
百年以来,莲湖公园的湖光山色闻名遐迩,为市民所青睐。周围区域很多地名也以“莲湖”命名,莲湖区、莲湖路、莲湖巷,以及大莲花池街等。我想,不言而喻,这些地名皆因它的美而来。
------2024年12月18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12/18/content_241003.html
前一篇:溪之歌[张朝林]
后一篇:温暖的冰柜[孙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