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伏波将军马援[稷子]

(2024-11-30 08:36:28)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右扶风茂陵人。其先祖即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赵奢因军功卓著,赵惠文王赐爵号“马服君”;秦灭赵后,子孙为避祸而以马为姓。

  马援祖籍邯郸。到西汉武帝时,马氏族人“自邯郸徙焉”“徙茂陵成懽里”。茂陵当时为乡,成懽里即今日杨陵区五泉镇的毕公村。毕公村的古城门楼上,原镶有“伏波古庄”大字的四块青砖。1962年以前这四块青砖保存完好,“文革”中拆除城门楼时,马氏后裔马积仓老人(1973年去世)将青砖秘密保存在自己家中。2014年6月,重修马援祠时,马积仓之子马世俊将青砖献于毕公村委会和马氏宗亲会。马氏父子保存文物之义举,令人赞叹。

  马援十二岁时,父亲去世,随兄马况生活。其时,马况任河南太守。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汉书·马援列传》)。他曾跟人学习《齐诗》,但其心不在章句上。于是,他向长兄马况告辞,要到边郡去种田放牧。马况很开明,同意他的意向,并嘱咐他说:“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后汉书·马援列传》)。然而,未等马援起身,马况去世,马援留在家中,为哥哥守孝一年。一年中,他没有离开过马况的墓地,对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后来马援当了郡中的督邮。一次,他奉命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有重罪,马援可怜他,私自将他放掉,自己则逃往北地郡(治今甘肃庆阳西北)。后天下大赦,马援就在当地畜养起牛羊来。时日一久,不断有人从四方赶来依附他,于是他手下就有了几百户人家,他带着这些人游牧于陇汉之间(今甘肃、宁夏、陕西一带)。马援过的虽是转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但胸中之志并未稍减。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列传》)。

  新朝(王莽篡汉建立)末年,四方兵起。王莽的堂弟王林任卫将军,广招天下豪杰。他选拔马援和同县人原涉为掾,并把他们推荐给王莽。王莽任命原涉为镇戎大尹(新莽始建国元年,改太守为大尹)、马援为新城(今陕西汉中)大尹。王莽失败后,马援跑到凉州避难。刘秀即位后,马援则羁留西州,后归附刘秀。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做来歙的副手,统领诸军驻守长安。从王莽末年开始,塞外羌族不断侵扰边境,不少羌族更趁中原混乱之际入居塞内。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夏天,光武帝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郡郡守。马援率军以少胜多,击破西方少数民族先令羌。建武十三年,又率军西征,击破参狼羌,为东汉王朝统一西部广大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李广在皖城反叛,刘秀封马援为虎贲中郎将,领兵讨伐,遂“击破李广并斩之”。后交阯(今越北地区)徵侧、徵贰反叛,南部的少数民族“皆应之,占领岭南地区六十余城,自立为王”。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讨伐。

  所谓伏波将军,原本不是官名。战国时,各国多以卿、大夫领军。秦置将军,掌征伐战斗,往往事讫即罢。汉初承秦制,虽设将军,但不常置。至汉武帝时将军广置,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等,其次是前、后、左、右、中将军,还有名目众多的杂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等。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杂号将军中之一号,意为降伏波涛。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马援追杀徵侧、徵贰,收复岭南直至交阯(越北)、海南岛在内的广大地区。由于这一功劳,马援被刘秀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用朝廷的奖赏劳飨军士后继续南进,彻底平息了这次叛乱。马援所到之处,“立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并在越北的疆界立铜柱,“为汉之南极界也”。铜柱铭曰:“金人汗出,铁马蹄坚、子孙相连,九九百年。” 建武二十年(44年)秋,马援率部胜利回京。光武帝赐给马援一辆兵车,让他上朝与九卿同列。

  马援回到朝廷后,屡次被接见。他须发明丽、眉目如画,善于应对,尤其善于叙述前代故事。在他口中,三辅长者、闾里少年,均有可观可听之处。皇太子、诸王听马援讲故事,从不感到厌倦。马援还善言军事,光武帝常对人说:“伏波论兵,与我意合。”因此,凡是马援提的建议,光武帝都予采纳。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武陵五溪(今广西桂林一带)“蛮夷”反叛,朝廷派武威将军刘尚领兵征讨,结果被“蛮夷”打败,全军覆没。马援时年62岁,遂请缨前往。刘秀惜其年老,未许。马援“据鞍顾盼以示可用”。刘秀笑曰:“矍铄哉,是翁也。”获准。马援遂率军前往武陵,“斩获敌二千余人”,首战获胜。后进军壶头山扼敌喉咽。当时正遇暑夏,天气炎热,北方士兵不服南方水土,“士卒多疫死”,马援也染病,不久病死。马援生前常给人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马援死后,遭人陷害。早在进攻交阯的战争中,马援发现南方有一种中药材薏苡,能轻身省欲、辟暑气,回来时带回一车,想在北方引种。马援一死,虎贲中郎将梁松和黄门侍郎窦固向皇帝进谗言,说马援所载为搜刮的“明珠文犀”(珠宝)。刘秀信以为真,遂大怒,撤销了马援的新息侯爵位,追收了侯印。马援尸首运回故里后,临时在县西买了几亩地(即今日扶风县以西的伏波村),草草安葬,当时宾客故人莫敢吊丧。刘秀死后,明帝即位。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为马援建立祠堂。明帝死,章帝即位,建初三年(公元78年),又追封马援为忠成侯。从永平十七年马援祠建成以后,历经多次毁坏和修复,一直延续至今。

  马援的一生,为东汉王朝统一并巩固西部边疆和南部边疆、开发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做出了重大贡献。据史料记载,马援死后,广西、海南一带人民为了纪念他,许多州县都建立伏波庙或伏波祠。在今日桂林的旅游胜地,还留有不少摩崖题诗。这些诗词或联语,从不同角度歌颂了伏波将军马援的丰功伟绩,为其遭人陷害鸣不平。在海南省天涯海角公园可看到马援石像,横刀立马,重现了马援当年的威武形象。在广西桂林的伏波公园内,同样有马援的雕像。

  伏波将军故里——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理所当然建有马援祠,祠里供奉着马援、马融、马超三位著名历史人物。祠内有一通马援故里碑,为康熙三十六年所立;碑高1.86米,碑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额印刻篆书“皇清”二字,碑文记述了马融、马援、马超的生平概况,还陈列着历朝历代官人墨客及其后裔拜谒马援祠而立的碑石。

  中国杨陵马援故里海内外联谊总会,也设立在这里。

  如今,海外马姓族人把杨陵马援祠当成了宗族圣地,马来西亚等地华人多次来到杨陵祭祖,马援祠已经成为杨陵和海外华人联系的一个纽带。


------2024年11月30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11/30/content_23730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