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觅踪唐代庆山寺[马小江]

(2024-11-12 19:00:57)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在临潼新丰古镇,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名为庆山路。说起这条路的命名,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曾在这里盛极一时的佛教名寺庆山寺。

  一个周末的春晨,我随几位朋友同去庆山寺遗址探访觅踪。上了新丰原,我们抄小路,绕过一个个村子。村道两旁的冬小麦由于地势高低不平,无法灌溉,但借着前段时间降下的那点小雪的滋润,这个时候已经返青起身,青绿的叶子生机勃勃,看来它们已经大踏步迈向赶往春天的征途。从地形上来看,这里介于南面骊山与北面渭河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属于台塬,因而坡地较多,不高即低。长期以来,当地百姓为了发展经济,过去建了不少砖厂,因保护耕地资源需要,后来陆续停产。约莫走了二十分钟,我们就到了代王街办的姜塬村。

  庆山寺遗址就位于今天的临潼区代王街办姜塬村境内。同行朋友讲,后人对它的发现还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1985年5月5日中午12时左右,代王镇姜塬村新丰砖瓦厂附近,当地农民在取土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类似古墓的坑道。现场干活的人们看到了里面有石碑等不少古董,碑额上刊刻着“大唐开元庆山之寺”的字样,不知谁说了一声:“估计是宝贝。”大家便一哄而上,一堆刚见天日的珍贵文物就这样被一抢而光。

  常言道: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县上。时任临潼博物馆馆长的赵康民得知这件事后,立即向临潼县公安局报案求助,要求对这些历史文物实施保护。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并派警员下沉到姜塬村及周围摸排走访。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组织警力挨家挨户将被抢文物一一追缴了回来。文物专家赵康民看到这些失而复得的文物,如同看到一群丢了又被找回来的孩子,心潮久久难平。紧接着,他对这些文物进行了逐一识别和鉴定,认为这就是庆山寺塔地宫,深为震惊。因为它是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文物。

  长期以来,就有“东庆山、西法门”之说。也就是说,西安西边的法门寺与东面的庆山寺,是当时两座颇具影响的寺院,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非同一般,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武则天时代,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鼎盛。

  关于庆山寺,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10月的一天,长安城东的雍州新丰县(今临潼)东南,晴朗的天空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刹那间地动山摇,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向这个平静的地区袭来。一夜之间,平坦的大地上涌起了一座20余丈高的大山,山的南面裂出三眼大泉,顷刻间周围形成了一个三百亩地大的水池。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山上长满了熟透的柿子,香甜扑鼻,还有挂满枝头、熟裂的石榴,犹如天界神果,极其诱人。山下坦荡如砥的大地上长满菽麦,且已进入扬花之时……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祖祖辈辈生活在新丰县的人们,还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形,对此大惑不解。而当地的达官显贵们,却为了讨好朝廷,把这本来是由一场地震造成的现象归功于朝廷的恩宠,说成是天上瑶池仙山降地,仙麦下凡,祥瑞无比。他们的代表胡县令匆忙赶到长安禀报武则天,并对此事大肆渲染,极尽夸张之能事。武则天一听,大喜,认为庆山涌出是对她统治良好的反映,是上天对她的肯定,这是天降吉祥,佛祖赐恩。这分明是庆贺自己将要亲自登上皇帝宝座,直接掌管国家朝政,而不必再垂帘听政的大喜大吉之兆。于是,武则天金口玉言,赐突起之山名为“庆山”,所在的县“新丰县”改名为“庆山县”,将初建于隋开皇年间的“灵严寺”改名为“庆山寺”,且拨专款重新扩建成唐代规模巨大的皇家寺院。

  扩建后的庆山寺,由大明宫工匠们按照皇家佛寺的规模、形制进行设计建造。寺内修建地宫,精雕细刻。地宫上面按照盛放舍利的规定,修建舍利宝塔。不久,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便在庆山之上拔地而起。一时间里,这里高僧云集,香烟袅袅,木鱼之声不绝于耳。庆山寺成为京城长安东边一个重要的皇家寺院。

  武则天公元690年登基称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庆山寺大兴土木发展佛教。由朝廷拨专款把庆山寺建成了可与法门寺比肩的皇家寺院,其富丽堂皇的程度可想而知。至此,庆山寺已发展成为唐代皇家寺院中规模较大的寺院,达到鼎盛。

  在武则天的诏令下,不少王公贵族也皈依佛门,纷纷捐资捐物,并到庆山寺礼佛朝拜。山上山下一派繁盛景象,形成了唐代皇家寺院东“庆山”、西“法门”的呼应之势。

  历史上,庆山寺在经历了武周时期的辉煌后,有过多次兴衰。依据《上方舍利塔记》碑可知,庆山寺的第一次衰落源于一场风灾。中宗复位,睿宗执政,失去了政治后台的庆山寺,地位一落千丈。灾后一直没有得到及时修缮,久经岁月,后便逐渐没落。开元25年(737)至29年(741),曾修缮过一次。到了唐武宗时期,庆山寺就被毁掉,消失在历史云烟里。


------2024年11月02日《西安晚报》第7版文化周刊 西安地理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11/02/content_23176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