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诗词遇上AI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2024-11-08 08:26:49)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当诗词碰上人工智能(AI),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记者日前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金中和他的团队正在就此进行探索,其研发也有了阶段性成果。

  

  AI诗作 让人感受到巨大震撼

  金中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开设诗词选修课为留学生传播中国诗词文化,深受学生们欢迎。除了给学生讲授诗词外,金中还带领着一支团队开展诗词与AI相结合的研发。

  2023年6月,金中带领西安交大东亭诗社的学生成立了“人工智能作诗研发团队”,目前已有20多名人员。2024年元旦,团队以李白的50首格律诗作的首句为基础,生成了总计9804首诗作,用时共69.7分钟。在随后三个多月连续阅读这些AI诗作的过程中,金中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人工智能作诗是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难题,虽有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从事该项研发,但目前整体水平还不高。一般认为,人工智能作诗主要是对人类诗作的模仿,缺少创造性,很难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金中介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人工智能越来越深度介入人类的工作、生活。可以预见,人工智能的作诗能力也可能突破我们的认识水平。”

  对于未来的发展,金中分析:“有些人认为人工智能诗作水平低,很大程度在于事先知道其作者是AI,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影响了对诗作艺术水平的客观评判。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完全是由其创作主体赋予的,而是读者也赋予了一部分的。当作者完成创作之后,作品便独立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赋予该作真正的价值。人工智能目前没有感情,但在未来给人工智能加上机械身体,安装各类传感器,使其具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功能,以今天的科技已经不是很难。让AI走到户外,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体验,也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一过程中,AI也许会萌生出情感,从而也就能够基于具体的体验和情感来作诗。”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团队目前还在推进新的技术,按照计划,很快将有新的成果发布。

  存在争议 AI写诗会否“有情感”

  西安诗人王磊是一名90后,他喜欢诗歌,也出过不少诗集。对于古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他有着自己的体会。“其实我们年轻人也一直在讨论,甚至我也尝试过AI。从个人体验来讲,AI作为一种工具,写发言稿或者搜集材料,非常方便好用。”王磊认为,“AI其实就像一个大的文字库一样,当你需要什么,它就会给你组合出来,汇聚了很多文字。但是实际上,AI写的诗歌失去了诗歌语言的那种魅力,那种独特性。我是觉得,AI写的诗歌没有个性特点,没有个人的风格。比如用AI写爱情诗,它会进行一个组合,可能呈现出来的文字,它也是一首诗。但是,这些是初级的文本,而且是没有任何个人风格,也更不用说成为个人的体系。其实很多成名的诗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身上的特色东西,就是他有很多的个人情感。”

  尤其对于诗歌的文学性,在王磊看来:“诗歌本身也是一种偏个人化、独立化的文学作品。但是大数据组合出来的是公共化的文字表现形式。举个例子,我让AI写陕北的秋天。它可能写出来的也是陕北的秋天,但是表现的是一个广义的秋天,就是大家都能想到的那种文字。我以一个陕北人的身份去写,去写我的故乡,写一座山、写一条河,会有更细节更生动的诗句。至少,在目前来说,AI创作诗歌,还不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西安交通大学大二学生盛亚是一位古诗的爱好者,不但喜欢古诗,自己也创作了很多古诗,他也是金中创办的东亭诗社的成员之一。对于AI写诗,盛亚有着积极的看法,“AI写诗是一种新的动向,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记者 曾世湘


------2024年10月23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10/23/content_22963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