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鹤曲评]李玉平、闫云霞散曲作品欣赏

(2024-10-27 10:51:05)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黄鹤曲评]第10期 李玉平 、闫云霞散曲作品欣赏




原创 湖北省散曲分会 楚天散曲微刊


2024年10月25日 10:14 湖北 






李玉平简介


李玉平,男,字楚玉,1972年生,山西吕梁人,研究生学历,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就职于山西省交响乐团。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黄河散曲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原创音乐促进会副会长,著《兰畹斋散曲》。歌曲《幸福花儿开》获山西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歌曲《黄花飘香》获山西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特殊贡献奖;歌曲《总书记来到咱们家》获吕梁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


〔正宫·鹦鹉曲〕山村第一书记


城中不住山村住,挽裤腿做个农父。会乡亲垄上攻坚,快递东风春雨。(幺)手相牵对点帮挟,汗水扯片云擦去。望朝阳唤醒村庄,号角响炊烟起处。


李宏弟评:


曲作通过对山村第一书记绘声绘色地描写,以小见大,展现了几年前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画卷。


纵观全曲,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句,作者采用艺术手法,概述第一书记深入山村进行扶贫的过程。细细品味,首二句刻画了一个城里干部下派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形象,尤其是“挽裤腿”三字特别传神,从字里行间能够想象到新来第一书记挽起裤腿、撸高袖子的场面,这既是下派第一书记工作角色天翻地覆的转变,也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刻画了入乡随俗、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人民公仆形象。三四句进一步刻画第一书记走村入户、抓产业调结构、增收入促发展的生动画面。“快递东风春雨”一句,物化、形象化地展现了扶贫工作为山村带来一缕缕新气象的生动场景。


幺篇四句为第二部分。作者精心撷取与村民手牵手劳动、擦拭汗水、大清早安排工作和奔赴农户点对点扶贫的四个剪影,刻画了第一书记工作的点点滴滴和辛勤付出。


曲作有几个独特之处:一是立意独特。选取第一书记作为书写对象,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二是章法独特。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刻画了一个第一书记的立体形象;三是画面独特。通过一组剪影,使人物有血有肉,避免空洞叙述和说教;四是手法独特。通过对比、通感、隐喻等修辞手法,人物刻画形象生动,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五是语言独特。全曲既有家常话,百姓言,又去粗取精,艺术加工,语言耐咀嚼,善品味,想象空间大。


综上所述,此曲是一首写脱贫攻坚题材不可多得的好曲。




〔双调·庆宣和〕总书记来到咱们家


健步先登咱井台,本色情怀。锅盖掀开洒关爱,似海,似海。


里短家常话未来,笑意盈腮。永把人民挂心怀,未改,未改。


村口乡亲一字排,手不松开。呼喊连声最期待,再来,再来。


李宏弟评:


近年来,作为黄河散曲社社长的李玉平,在大力发展山西散曲的同时,着重致力于恢复散曲的音乐化,使中华散曲插上音乐的翅膀,在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中不断传唱,不断传播,不断发扬光大。这首《总书记来到咱们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曲作采用三连章,选取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农村这一新闻事件,层层递进,叙议结合,言简意赅地反映了总书记深入基层、挂念老百姓生活,以及和老百姓鱼水情深的感人场景。


曲作按三连章自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撷取了总书记来到老乡家后登井台、掀锅盖两个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登井台,既是对老百姓吃水问题的关心,又反映了游子思乡的情愫。掀锅盖,反映了关心老百姓吃饭问题。最关键一个动作“健步”二字,总书记关心百姓疾苦的急切心情跃入纸上;第二部分接着叙述总书记坐在炕沿上、或者连椅上、沙发上和老百姓拉家常的场面,你问我答,促膝长谈,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第三部分叙述了总书记离开乡村时的三个场景:一是老百姓站在村口一字排开欢送总书记,二是总书记与老乡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三是老乡们目送总书记时,连声说“再来,再来!”通过几个动作、几声话语,把总书记与群众的鱼水深情表现出来,余音绕梁,画龙点睛。


曲作最大的特点有三:一是章法巧妙。通过入户、沟通、欢送三个大场景八个动作,以小见大,从老百姓视角,把总书记关心老百姓、老百姓爱戴总书记之间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二是手法巧妙。全方位采用剪影镜头叙事,一叙一议,一咏三叹,更加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立体感、画面感极强;三是语言巧妙。曲作全部采用画面语、口头禅和百姓话,拉近了总书记与老百姓、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亲切感倍增。同时,在叙述议论的字里行间,动词下的狠、准、妙,炼字炼词炉火纯青。


总之,这是一首不同寻常的散曲小令,朗诵、传唱俱佳。




闫云霞简介


闫云霞,女,宁夏中卫人,现为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委员,宁夏诗词学会顾问、散曲工委主任,西夏散曲社社长。部分作品入选第三、四、五届《华夏诗词奖获奖作品集》、《中华诗词二十年选萃•诗词卷》、《当代散曲百家选》等选本。出版诗词曲集《云霞韵语》、《沙坡头咏怀》、《在水一方》等。


〔双调·折桂令〕瓜州壮举


冷不防飞雪扬沙,路堵车趴,冻饿交加。眼见心疼,敲窗喊话:快上咱家。递棉衣衣衫落霞,端热饭饭菜生花。待到出发,已似亲家,牵挂天涯。


观山评:


此曲开篇“冷不防飞雪扬沙,路堵车趴,冻饿交加”三句,以短促有力的节奏,迅速勾勒出风雪交加的突然袭来与严酷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交通堵塞和人们的困境,为后文的叙事铺垫了背景。


接着,“眼见心疼,敲窗喊话:快上咱家”几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直接的动作语言,展现了主人公看到他人受困时的急切心情和无私援助的善举。这种直接而深情的表达方式,是散曲中常见的“直抒胸臆”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温暖与力量。


在描述援助过程时,“递棉衣衣衫落霞,端热饭饭菜生花”两句,运用了富有诗意的比喻,将棉衣的温暖比作落霞,将热饭的香气比作生花,既形象地描绘了援助物品的实用价值,又赋予了它们以美的象征意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待到出发,已似亲家,牵挂天涯”三句,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援助者与被援助者之间因这一系列善举而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这种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正是本曲所要传达的最大亮点——在困境中展现的人性光辉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牵挂。整首散曲以情动人,以景衬情,将散曲的叙事特点与表达手法发挥得到位。




〔双调·步步娇〕延安


漾起浪儿波儿延河唱,唱那窑洞儿微微的亮,亮起烛光时忆往,往矣咱领袖疾书正临窗。窗儿明夜儿长,长夜儿笔走龙蛇般的漾。 (幺)放开嗓子曲儿歌儿溜溜的唱,唱咱主席把航向,向着延安把话讲,讲话的精神世无双。“双为”为纲、“双百”飘香,香透河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放!


观山评:


此曲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歌颂,展现了延安的历史风貌与精神内涵。


全曲采用顶针手法,即下一句的起始字正是上一句的末尾字,通过字词的巧妙连接,使得句与句之间形成紧密的关系链条,形成了“连环扣”的效果。在散曲中,这种体式不仅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还使得作品在诵读或演唱时更加流畅自然,富有韵律美。


开篇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入,既描绘了延河的柔美,又寓意着历史的流淌与传承。并将窑洞的微光与歌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古朴的氛围,引人遐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对比与象征。如“亮起烛光时忆往”与“窗儿明夜儿长”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更暗含了革命岁月的艰辛与希望。而“笔走龙蛇般的漾”则以生动的比喻,象征了领袖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与非凡的才情。幺篇部分主要是对延安精神的颂扬。“放开嗓子曲儿歌儿溜溜的唱,唱咱主席把航向”直接点题,表达了对领袖的敬仰与对延安精神的传承。接着,“双为”为纲、“双百”飘香等词句,既体现了延安时期的文化政策与繁荣景象,又寓含了新时代对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最后,“香透河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放”以绚烂的自然景象作结,象征着延安精神如同山丹丹花一般,在中华大地上绚丽绽放,历久弥新。


整首曲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延安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又深刻传达了延安精神的核心价值与时代意义。




〔双调·水仙子〕皮影戏


几腔能唱史千章,双手能挥兵万行,一人能演角八样。纱屏全借光,影婆娑、鼓板霓裳。随时唱,今下乡,好戏开张。


观山评:


此曲开篇“几腔能唱史千章,双手能挥兵万行,一人能演角八样”三句,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描绘了皮影戏艺人仅凭几腔之声、双手之舞,便能演绎出历史长河中的万千故事与千军万马的壮阔场景。同时强调了皮影戏艺人的多才多艺,他们能在同一场戏中扮演多个角色,展现了高超的表演技艺,凸显了皮影戏的艺术表现力与魅力。


接着,“纱屏全借光,影婆娑、鼓板霓裳”则生动描绘了皮影戏的表演场景,纱屏背后的光影交错,鼓板与霓裳,此处或指音乐伴奏与人物服饰、舞蹈的和谐配合,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艺术氛围。最后三句“随时唱,今下乡,好戏开张”。这三句不仅点明了皮影戏随时随地都能演出的灵活性,还通过“今下乡”一语,展现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鲜活生命力与文化传承。它不再局限于高大的文化场所或城市,而是走进了乡村,为更多基层群众带去欢乐与文化的滋养。


这种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积极态度,正是本曲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与最大亮点。


————End————




《黄鹤曲评》编辑部


评 论 团 队:刘海平 张为萍 李传学 邵学清 郭焜山


特邀评论员:周 镭 李宏弟 原振华


微 刊 制 作:陈慧虹




——弘扬国粹 传承散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