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律诗的五种特殊平仄变体

(2024-09-17 13:21:19)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格律诗的五种特殊平仄变体






塞上清音


2024年07月16日 00:00 陕西 1人听过






格律诗在四种基本平仄谱式和三种基本拗救方


式以外,还有五种定型的平仄变体,即特殊律


诗体式。




(一)丁卯体


此体为唐代诗人许浑所创,因他晚年定居丁卯


桥,故得此句。它固定用在七律中的首句仄起


入韵式的颔联,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这两句的第五字平仄互换,变


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实际上,这本是一种对句相救的拗救方式,如果


故意把它搞成固定体式,有点舍本求末,自


缚手脚,实无必要。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二)折腰体


这种体式首见于绝句,如王维的《渭城曲》。


上下联中的出句与对句,均能平仄相对;但下


联的出句与上联的对句,却平仄失粘。这使上


下两联如同中腰折断了一般,故名折腰体。


折腰体的七绝扩充为七律,仍存在颔联与首联


失粘的问题,则称之为八句折腰体。如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三)顺风体


这种体式,全诗各联重复使用相同的平仄对立


句型,比如每联均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厌


平平仄仄平",像顺风吹过一样,故名顺风


格,又叫顺风调,如岑参的《使君席夜送严河


南赴长水得时字》。


若全诗前三联平仄重复,联间失粘,而尾联与


前联能用平仄粘对形式,这是一种半对半不对


的顺风体,是介于古风与律体之间的一种体


式。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四)古律诗


这是押韵、对仗同律诗,而平仄似古风,不尽


合律的诗体。如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吴体


出句与对句平仄大体相对,唯平仄不依定式,


粘连不守规矩。此体原是仿效民间歌谣,文人


一般不屑为之。但杜甫曾写此体,如《愁》注


明"强戏为吴体"。皮日体、陆龟蒙诗集中亦


偶见,其他诗人集中则罕见,唐以后少有人提


及。杜甫《愁》: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以上五种变体,非律诗之常体、正体,知道即可,不必仿效。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