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秦班进北京下江南
(2024-09-09 18:11:52)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20世纪50年代后期,陕西戏曲经过前一阶段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绩。为扩大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剧种的影响,陕西省组织了强大的演出阵容,两次赴京,接着巡回江南演出,被称为“三大秦班进北京”和“三大秦班下江南”。
第一次进北京,是在1958年11月至12月。陕西省戏曲赴京演出团总团长为时任省文化局副局长的罗明,副团长是杨公愚、毕雨、史雷。第一团由易俗社组成,第二团、第三团分别由陕西省戏曲剧院二团(秦腔)和三团(眉户碗碗腔)组成。全团共198人,演出了秦腔《三滴血》《赵氏孤儿》《游西湖》《火焰驹》,眉户现代戏《梁秋燕》和碗碗腔《金琬钗》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了演员。周总理在观看秦腔《三滴血》后,向孙维世等人说,《三滴血》是继昆曲《十五贯》之后,又一出很好的公案戏。
首都文艺界领导、知名人士和有关方面对演出团给予热情支持和关注,周扬、田汉、欧阳予倩、梅兰芳、曹禺、荀慧生、苏一萍、马少波等多次观看演出,上台祝贺并与演员合影留念。欧阳予倩还专门邀请演出团到中央戏剧学院演出了《三滴血》。演出团先后参加了由中国京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等组织的联谊会和联欢会。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文艺界著名人士,就上演的剧目专门召开了座谈研讨活动,并对秦腔在剧本整理改编、表演艺术、音乐唱腔的继承革新和新生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许。 首都京剧界还为演出团举办了专场演出,有张云溪、张春华的《三岔口》,杜近芳、叶盛兰的《断桥》,李少春的《闹天宫》,李和曾、袁世海的《除三害》,压轴戏是梅兰芳、马连良的《二堂舍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戏剧报》等先后刊发了数十篇评论和报道。欧阳予倩、梅兰芳、田汉、马少波等均有文章发表,对演出团的剧目和演出评价很高。
第二次进京演出,在1959年9月至10月。演出团的总团长为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叶光宇,副总团长为马健翎、罗明、刘侠僧、黄俊耀、杨公愚、毕雨、史雷。演出团仍以西安易俗社和陕西省戏曲剧院二团、三团组成(分为秦腔团和眉碗团,眉碗团未去北京),抽调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区秦腔剧团的个别优秀演员充实其中,邀请封至模、惠济民、韩盛岫、王天民、李正敏、宋上华等参加排练并担任艺术指导。秦腔团既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刘毓中、苏育民、田德年、宋上华,也有中青年优秀演员孟遏云、樊新民、肖若兰、陈妙华、马蓝鱼、李应真、李继祖、全巧民、李爱琴、郭明霞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阵容强大。 秦腔团演出《游西湖》《三滴血》等为国庆献礼。之后南下,与眉碗团在南京会合,再赴江南各地,相继在无锡、苏州、上海、杭州、泉州、厦门、南昌、广州、武汉、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等2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 10月22日,首站到南京,演出团于南京人民剧场公演4天,演出《游西湖》《三滴血》《赵氏孤儿》《梁秋燕》《白玉钿》五出大型剧目,轰动金陵。因公演时间太短,演出团不得不加演午场。之后,江苏省委为其安排了在无锡、苏州两地的演出。
1959年10月31日,他们移师上海,周信芳、袁雪芬、丁是娥等文艺界人士数百人,亲自到车站迎接。次日起,演出团招待演出或公演10余场,场场满座。中国剧协上海分会召开座谈会,上海戏剧界分别就剧本、表演、音乐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对陕西三大剧种给予很高评价。演出团还欣赏了袁雪芬的表演,组织观摩了周信芳的《义责王魁》、上海越剧院的《彩楼记》《李亚仙》,上海京剧院的《淝水之战》、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枯木逢春》等剧。上海报纸称:“我们觉得用黄河奔腾澎湃的急流来比拟激昂慷慨的秦腔情调是非常合适的。”
1959年11月中旬转场杭州,公演5天,演出团受到了当地文艺界的热烈欢迎。其间,正值陕西省副省长李启明率领的陕西省福建前线慰问团到达杭州,遂与歌舞、曲艺演员组成陕西各界慰问团,到福建前线演出1个月。 演出团12月30日又到广州。广州市市长朱光邀请全体人员和广东省、广州市文艺界举行新年团拜。在穗演出12场,首场演出广告刊出不到3小时,入场券全部售罄,其中不少观众来自港澳地区。演出团还观看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和马师曾的精湛演出,学习了潮剧《扫窗会》(秦腔名《花亭会》);该剧后经薛增禄、杨令俗移植,由肖若兰、陈妙华演出。《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刊发大量文章,向广州人民介绍秦腔及其表演艺术 演出团到武汉时,刘毓中旧地重游,感慨万千(易俗社曾于30多年前在武汉有过一年半的演出)。有位叫许梦麟的收藏家,拿出珍藏多年的易俗社当年的戏报,令登门拜访的易俗社社长杨公愚等人感动不已。
演出团1960年2月5日到成都,演出10天。川剧名演员陈书舫、李笑非、杨淑英,话剧导演刘莲池等在《成都日报》《四川日报》发表文章,赞誉三大秦班的演出。演出团向川剧名丑周企何、唐云丰,花旦陈书舫、杨淑英学习了《点将责夫》《秋江》《花荣射雕》等;川剧院向刘毓中学习《卖画劈门》,向苏育民学习《激友》,向宋上华、杨令俗学习《杀狗》。
陕西省戏曲演出团此次巡回演出历时半年,巡回十三省(市、自治区),行程几万里,在秦腔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作者系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2024年08月31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8/31/content_22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