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虫儿[路来森]

(2024-08-31 07:46:02)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夏秋时节,昆虫多多,故而玩昆虫就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国人玩虫,普遍而成规模者,似乎莫过于蟋蟀和蝈蝈。


  蟋蟀论斗,其中情趣更多,门道也多。这玩虫儿的历史可悠久着呢上,精于此道者甚至还集成了不少专著,太过丰富,一篇短文难可尽述,只好略而过之了。


  谈蝈蝈,分公母。母者,体大,腹便便,尾分三叉,不会鸣叫,秋后一肚子金黄的籽儿,可烹而食之,甚香,用汪曾祺先生的话来说“味极似虾”。公者,体小,玲珑而精致,通体一绿,翅如玻璃,故而又有“玻璃蝈蝈”之称,善鸣,其音清越,一虫鸣响,遍野嘹亮。我们通常所说的“养蝈蝈”“玩蝈蝈”,其实就是指此一种“玻璃蝈蝈”。


  玩蝈蝈者甚多。但我觉得,到底是乡间孩子玩得自然、出彩。近水楼台,生活在乡下,捉蝈蝈就很方便,而且选择的余地大,总能捕捉到最好的蝈蝈——体态漂亮,叫声嘹亮。捕到的蝈蝈,可结笼养之。笼子,是自己做的:高粱秆儿,内瓤撑架,外皮串而作窗,通常是立体三角形,顶端可系绳。挂于蚊帐之内,挂于窗扉之上,挂于庭院树柯间。天籁之音,声声清脆,美哉。但更好的方法,是“散养”。乡间庭院,多植树或扎有篱笆;夏秋季节,篱笆上藤蔓满架,绿意葱茏,尤佳。捉到的蝈蝈,可以直接放到树木或者篱笆上。如此,蝈蝈基本上就是处在自然状态,所以蝈蝈如同在田野上一样,可“依时而鸣”。鸣声响起,清音弥散,顿然间满庭院都鲜活、明亮起来,满庭院都刮起凉爽的风。尤其是朗月的晚上,月明夜静,蝈蝈乍然而鸣,真是惊喜、惊艳,惊人之心。


  蟋蟀、蝈蝈之外,其他可玩之虫,甚多。有人就曾写过彼时他们玩苍蝇,文曰:“我们又把他的背竖穿在细竹丝上,取灯芯草一小段放在脚的中间,他便上下颠倒的舞弄,名曰‘嬉棍’;又或用白纸条缠在肠上纵使飞去,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此人真是会玩,不仅玩得“奇巧”,而且也玩得“够狠”。不过,于苍蝇,如此玩法亦不为之过也。汪曾祺则写玩蜻蜓:“玩蜻蜓有一种恶作剧的玩法:掐一根狗尾巴草,把草茎插进蜻蜓的屁股,一撒手,蜻蜓就带着狗尾巴草的穗子飞了。”确然有点“恶作剧”。记得小时候,我们玩蜻蜓,通常是在蜻蜓的尾巴上系一根长纸条,蜻蜓放飞后,带着纸条漫天飞舞,也觉得美。还有一种飞虫,生活在榆树上,乡人谓之“彤彤蠊”,黑褐色,甲背上有绿色星光斑点,喜欢一簇簇爬在榆树的伤口流油处,亦善飞,飞动时翅翼扇动极快,发出哼哼哼的声响。


  小时候,我们常会捉两只“彤彤蠊”,让其“拉油磨”。制作一个形如“转秋千”的支架,可旋转;横梁的两端各系一虫,轻轻敲动横梁,两虫受到震动便会迅速飞起,带动横梁旋转。这“油磨”拉起,不仅旋转如风,而且还哼哼有声,颇似一首低音的曲子,乐感极强。


  有人可能要问:玩虫儿,意义何在?其实,何必一定谈意义?玩虫儿,对孩童来说,就是一种游戏,快乐就好,如果一定要谈点意义,那就是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近自然,或者融入自然。而对于大人们呢?玩物,也未必丧志,凡事都有一个度,适度而不沉溺,就好。或许,还会让大人们因“玩虫儿”而保有一份稚子之心、一份赤子之心。



------2024年08月16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8/16/content_21717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