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珠峰见证[拉吉姆(尼泊尔)]
(2024-08-30 07:28:06)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17岁那年,第一次飞越珠穆朗玛峰来中国求学时,我从没想到过,自己和中国的情缘会比珠峰还要高。因为,我这个英文叫JHA.RAJIV KUMAR的尼泊尔人,目前在中国待的时间,要比在尼泊尔还要多很多。
近30年的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还交到了一批中国的朋友,自己也从一名小白成长为一名医学教授,成为西安医学院“拉吉姆中尼友好医学实验室”的主任。
说起我对中国的感激之情,要从3岁时的那场病开始。因为一场病变,导致我的腿部残疾。从小,我就想着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让他们和健康人一样享受同一片蓝天的阳光。于是,就有了17岁的我只身来中国学医的事情。
刚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时,本以为在这个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陌生国度里,原本就行动不便的自己,会遭遇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中国朋友如火的热情,很快就让我感到了在尼泊尔亲人般的温暖。
博士毕业后,我决定留在中国,扎根西安工作。在长期的学习研究中,我在一个偶然间发现:尼泊尔和中国的传统医药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会不会成为自己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呢?经过多年的努力,2016年3月,西安医学院与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成立了旨在研究中尼传统医药融合发展的“拉吉姆中尼友好医学实验室”。
这么多年来,我在中国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中国也没有把我当外国人。我不仅被西安市政府授予“尼泊尔-西安市民间大使”的荣誉,还先后获得了“西安市友谊奖” “三秦友谊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尼泊尔政府“国家杰出青年奖”等重要奖项。
最让我难忘的是,2024年2月,我应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中国国务院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暑假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实在令人赞叹,以前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现在才15分钟就能圆满解决,不仅让患者花费小而且还能早日出院。如果能早日将这种技术推广到尼泊尔等其他国家,那必将会成为世界各国患者的福音。今年以来,中国上下一股劲,正在抓住新质生产力的新机遇。我确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不仅会研发出更多高新技术、未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还会把这些技术在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会帮助世界上更多的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和尼泊尔在珠穆朗玛峰的见证下,共同铸造了深厚的友谊。我希望在下一个千年里,让珠峰见证,中尼两国的友谊之花定会越开越红!
------2024年08月16日《西安晚报》第7版第九届“禧福祥6年西凤杯”华语青年散文季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8/16/content_21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