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一片月[查晶芳]
(2024-08-20 18:38:15)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曾经觉得这两句诗不过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映射,及至去了湖州,方知此言非虚。
湖州三日,其实没玩多少地方,毕竟七月的骄阳太过灼人。我们午伏暮出,随走随停,说说笑笑,一路拍照打卡,以最自由、最闲适的方式得到舒展。
太湖古镇是人工打造的景点,典型江南风貌。白墙黑瓦,翘角飞檐,夜晚尤其迷人。沿湖两岸,大红灯笼高高挂,五彩灯带悬高楼,溢彩流光处处明,是热热闹闹的人间世。月亮广场,以形似弯月的月亮酒店得名;许多人以“马桶盖”称这酒店,不喜——明明是浪漫风情之地,如此叫法,太煞风景。相较之下,衣裳街、莲花庄公园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漫步其间,会与无数前人的目光不期而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白居易……一个个名字,一段段历史,细细钩沉,熠熠星光,明目耀心。
衣裳街原是东晋谢安故居。唐时颜真卿在此建霅溪馆,后杜牧改称碧澜堂。清中叶时,因有众多估衣店(二手衣服买卖),故得此名。现在的衣裳街是以经营各种传统美食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夜晚尤其热闹。我们来得太早,她刚从酣梦中醒来,布衣素颜,清丽雅静。长巷中,亭榭里,朋友们着旗袍,撑纸伞,执团扇,皆成了古雅丽人。
宽阔的青石板路纤净无尘。缓然踱步之际,不由想,苏轼肯定也在这里走过。看过同一片天,走过同一条路,我们岂不是也算跨越千年的相逢?霎时,便有了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之窃喜。
苏轼先后来过湖州五次,还做过三个月的湖州知州,且是他主动求来的,“欲乞东南一郡……托为问看”。他为这座清幽的小城写过七十多篇诗文。“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他觉得湖州比苏杭更清丽呢。“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现在的爱山小学、爱山街道便由此而来。他不仅登山夸山,临水赞水,对湖州美食亦恋恋于心:“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湖州之任,既是其山水之旅、美食之旅,更是他无一例外的实干之旅。衣裳街的贤守馆内,有文字记载:苏轼任湖州知州时,组织民工在碧浪湖筑堤束水,至今还有苏湾、苏湾村、苏台山、学士山等地名。馆内还录有王羲之、颜真卿等人任职湖州时勤政爱民的事迹。馆外,夏阳下的霅溪清亮无比,粼粼烁烁,波光荡漾,一如湖州人文精神之河、清廉守正之河。令人嗟叹的是,苏轼正因《湖州谢上表》一文被政敌挑刺,诬其有不臣之心,随后宋神宗下令将他从湖州押送至京城,这就是“乌台诗案”的源起。
走在湖州街上,高大的悬铃木慷慨地赠予一路荫凉,车过缓慢,行人三两,无甚喧嚣扰攘,唯觉静谧安详。及至莲花庄,悠悠古意,扑面而来。甫一入园,便见左侧长形巨石上镌刻着的《吴兴赋》,文、书皆出自赵孟頫,洋洋洒洒近千字,备述湖城山水清远、人杰物华之盛况。自元时,赵孟頫便在此建置别业,始名莲花庄。园内一步一景,亭台楼阁,假山池沼,曲径通幽,花木扶疏。正是盛夏,碧水风荷,仰望蓝天白云,尤为清妙。园内多为早起锻炼的老人,或太极,或扇舞,或踱步,无不恬淡中有笃定,沉静中见风云。忽记白居易的《白苹州五记》中“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之句,不就是眼前之景?白苹州,即唐宋时的莲花庄。
往事越千年,山水犹佳妙。湖州之旅,有诸多“最堪游处未曾游”,或许只能撷回一片月,然心中却会永远葆有那片浩瀚的星空。遗憾,本是生命常态。而正因为遗憾,圆满方显可贵,追寻才有动力,眸中才有星光。旅行如是,生命亦如是。
-----2024年08月09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8/09/content_215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