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峰回路转万军迴[王凯利]

(2024-07-27 07:56:51)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每每车走沪陕高速,当穿越蓝田段万军迴长隧道时,这个地名总让我浮想联翩。由不得脑海里波涛翻滚,浮现出一派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战旗猎猎、人喊马嘶的景象。“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仿佛有百万大军在这里攻防战守,迂回远去。当听说,万军迴竟是蓝田县灞源镇的一个古老村庄时,就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趁天气晴好,我们取道九灞公路,上山下坡,九曲回转,终于在崇山峻岭中找到了这个古老村庄。在西川山口,一块绛红色的巨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上书“万军迴”三个赤红大字,十分醒目,很是气派。


  我们沿平坦的水泥路直奔村委会。这里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忙不迭地倒热水,找资料,说村情,道辛苦。一派淳朴的乡风扑面而来。


  果然,这个村名的来历,确与千军万马厮杀的古战场有关。相传公元前207年,刘邦攻破武关后继续北上,率大军准备与扼守峣关的秦军决一死战。刘邦遣两万雄兵作为右翼,由商洛道迂回向北,欲把秦军包围全歼。当大军从河南进入洛南,行军至灞源古道时,因前方山势险峻,水阔路绝,举步维艰,难以前行。大军迫不得已,遂在此折返东南,出流峪,发峣关,后大获全胜。直至灭秦兴汉。由于千军万马曾在此地折返迂回,故后人便将这里取名“万军迴”。


  虽然这个威武雄壮的历史传说,尚未辨真识伪,但其峰回路转、一路向好的美好寓意,却在勤劳善良的山民手中得到实现。


  我们顺着村道一路上坡,只见复耕的层层梯田里,呼老唤幼,人声盈盈。拖犁拉沟的,施撒化肥的,点种洋芋的,就连两只调皮的小犬,也在田垄间跳上跃下,萌态十足地撒着欢。在艳丽的春日里,万军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勤春早》的山村春播图。这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勾人乡愁!洋芋和玉米是这个小山村的主要农作物。近年来,村民们实行科学种植,使之产量不断提高,品质逐年改善,销路日渐扩大,成为了乡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


  再往上走,小河里哗啦啦的跌水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只见涧水白亮耀眼,旁边一块巨石上镌刻着“灞源山泉”四个大字。“莫非这就是灞水源头吗?”“那灞源镇又作何解呢?”带着巨大的好奇之心,我们打算一探水源,问个究竟。


  我们一行来到水泥路的尽头,伴着淙淙溪流,沿山间小径向大山深处攀去。进得山来,我们一个个瞪大了惊诧的双眼:这里竟是一个带有原始风貌的奇峻山林。放眼望去,松柏槐桦遮天蔽日,花木清香氤氲其间。小径旁不知名的山花野蕾,初绽露蕊,清新娇艳,十分可爱。山间怪石嶙峋,参差有趣,有的龇牙咧嘴,有的伫立路旁,有的悬挂欲坠,还有不少天然形成的石穴岩洞。每一处石景,都十分诱人。想必会令当年的米芾陶醉和痴迷吧。山中水声不绝,忽远忽近,给人一种人间仙境的迷幻之感。沿途跌水瀑布时现,涧流河水相伴,但这山水却蜿蜒不绝,一直望不到尽头。


  我们一路走走歇歇,坚持拄杖前行。正当大家精疲力竭,几欲“退堂”折返时,又被前方哗哗的落水声所吸引。我们越往前走,山势越陡峭,正当无路可行之时,隐约可见大山之间,一挂高岩瀑布飘然而下,溪流潺潺,水雾蒙蒙,煞是好看。但更令人称奇的是,经过千百年来跌水的冲刷,瀑布之下竟形成了一汪硕大的深潭。细细观之,水深莫测,回旋缱绻,不断有瀑水跌入,又将潭水涌出,哗哗地向下游奔去。后来听村民说,深山里有不少深潭。其中最难攀爬、难得一见的是黑龙潭,涧水来自因天明寺而得名的天明山巅。潭中居有一条黑龙,十分灵验。凡遇大旱缺水,善男信女求之必应。今年是甲辰龙年,但愿我们有幸看到的这一处是黑龙潭吧。近望眼前波光潋滟的汪潭,远眺山南神秘莫测的黑龙口,不禁让人萌发出诸多联想,愈加感到大山的神奇。


  万军迴村辖属的三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分别坐落在美丽的群山环抱之中。背靠的大山深处,想必也是风光各异,景致万千了。但囿于时间所限,我们无法一一观赏,留得遗憾,容当下次再来吧。


  在下山路上,大家感慨良多。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颇具潜力、尚待开发的旅游新景点。沿途听村民讲,他们已有开发乡村旅游的初步打算。闻听此言,似乎让我从中看到了万军迴村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


  出得山来,居高临下,放眼望去,万军迴“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图景也尽收眼底。崖畔上,一处处已被拆除的危旧老宅遗留的土墙残垣,还孤零零地秃立在老墙基上。它仿佛在一遍遍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凄风苦雨和撂荒景象。荒弃了的粗大碾盘,懒散地依在垮塌了的碾座上。笨重的石碌碡,也吃力地滚落到了老院坝石砌的边角旁。它们甘愿作为旧日的文物,为后人见证往昔粗笨的农耕生活和艰苦的时光岁月。


  在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旁,矗立着一根根高大的太阳能路灯,在这小山村中,倒显得颇有几分时代气息。一处处新建的民居,美观大方,鳞次栉比。水泥路进村入户,十分便捷。它与旧日的土墙薄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万军迴村二组,原有一座横跨倒沟峪河的简易铁索桥,因年久失修,木板朽坏,十分危险。给过往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近年来,在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建成了一座宽4.5米,长21米的钢筋水泥大桥,极大地方便了周围群众。为了防止水患,在浐灞国际港的援助下,还新修河堤280米。村容村貌得到了不断改善,已是旧貌换新颜了。


  返程途中,我翻阅着村委会提供的有关资料。在其中我惊奇地发现,万军迴村竟是“省市定点贫困村,市级重点帮扶村”,过去“四个村民小组,163户人家”中,竟“有土坯危房70户,低保户12户”。如今,万军迴村已摆脱了贫困,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峰回路转,正在向着美丽富饶的新山村阔步迈进。“万军迴村大舞台”对面的文化墙上,书写着“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的醒目标语,我觉得,它恰恰道出了今天万军迴人的强烈心声。


  投稿微信:AKL173 



------2024年07月13日《西安晚报》第7版文化周刊 西安地理栏目刊登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7/13/content_20943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