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解放桥[赵芸(河北)]
(2024-07-12 18:17:27)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若时间回到1947年,这座桥的名字叫军桥,一座木头搭起的小桥。
军桥的东侧,是小城沧州。军桥的西侧,是随时准备展开攻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爷爷当时只有十岁,就住在桥东的小城内。数日阴雨连绵,城外运河河面下暗涌着一股蓬勃的力量,城内的百姓也如同潮水涌动,他们扛起担架、木梯,甚至将家家户户的墙打通,用暗道串联起整个沧州城。号声阵阵!前赴后继!和人民心连心的部队,冒着暴雨向沧州奔涌而来。进攻迅猛!摧枯拉朽!中国人民解放军,掀开冀中平原崭新的一页。那场战役之后,军桥刻上了新的名字——解放桥。这就是爷爷接我放学时常讲的青沧战役。
我的学校在运河对面,于是解放桥成了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也是我童年最喜欢的一段路。
坐在三轮车的后座上,我看到春日河面破冰有人抡起鱼竿钓鱼、夏天有载满了沙瓤西瓜的卡车停在河沿叫卖、秋叶飘落时过往的自行车会带起柿子的味道、下雪结冰后总有人不小心在桥面摔个大屁股蹲儿。有时候我会在上桥前大闹着要骑车,爷爷就会把他的“宝座”让给我,我两手并用把三轮车闸压下去,小腿用力一蹬驶上那条上坡路,然后将车子稳稳地停在桥另一端的河沿拐弯处。这时爷爷就会从车后面下来,用他厚实的大手抚在我的头上,毫不吝啬对我的夸奖:“真有劲啊!骑得真好!”
二十几年间,解放桥翻新又翻新,偶有一阵槐花的幽香从桥上飘过,好似一阵风敲响了回忆的钟。我突然惊觉很多事已经不一样了:河沿边的集市已经搬迁到智慧化新型菜场;运河两岸改造后已经形成碧波映照古城的美丽风景;1973年落成的全国第十三套化肥装置也变成了新型文化园区,而这个化肥厂记录了爷爷的一辈子。
他与奶奶相识在化肥厂的员工消夏晚会;他们的婚礼就在大化家属院举行的;爸爸上的小学是大化子弟学校;甚至爸爸长大后代替了爷爷继续在大化电气车间工作……
现在,黄昏时分我常会用轮椅推着爷爷经过解放桥,来到大化工业遗址的休息区,望着对面被时光洗礼的建筑群发呆。清醒时,爷爷会指着那个我小时候一直叫作“大烟囱”的建筑对我说:“那是造粒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肥的地方,每次气体结晶变成化肥落下的时候,就像下了一场最浪漫的雪。”糊涂时,爷爷会吵着闹着问:“大化是哪儿啊?”“我要去大化!”说这话时,他眉眼挤出好几条皱纹,深深浅浅地刻在脸上,好似岁月在他的心上刻下这绵延五十年的思念与留恋。
一年又一年,又有很多新桥架起,和解放桥遥相呼应,它们就好像这座城市的拉链。合上,是往事终难忘;拉开,是旧事总如新。我推着爷爷慢慢地走在解放桥新铺的柏油马路上,那些往事与记忆,仿佛顺着他的背影在身后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我看到夕阳给他的周身镶嵌了一层金边,就像一幅油画,涓涓诉说着那些永远无法被抹去的解放桥情缘。
------2024年07月05日《西安晚报》第8版第九届“禧福祥6年西凤杯”华语青年散文季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7/05/content_20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