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家乡端午节[李阿娟]

(2024-06-12 18:18:14)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前几日,父亲送来端午节礼。看着这些翻越秦岭而来的香包、油糕、绿豆糕等等,这才知道端午节快到了。


  在我的家乡凤翔,每逢端午前后,菜市场、街道旁、马路边总能看见许多卖粽子的摊位。粽子多是糯米制成,现包现卖,价格公道、新鲜香甜。也有一些人喜欢自己动手包粽子,将糯米浸泡十几个小时,再取一些煮过的干净粽叶裹成漏斗状,然后将泡胀的糯米装进粽叶里面,顺势缠绕,并用细绳扎紧,煮熟即可。为了让粽子有不同口味,包粽子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红枣、豆沙等加在里面,这样做出来的粽子也不会千篇一律。


  节日当天,人们会先将艾蒿插在大门口和窗户上,再煮些艾蒿水,擦身洗脸,那味道清香扑鼻还能驱蚊祛虫。早饭就煮些粽子、鸡蛋、大蒜等吃。到了中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上几杯酒,在觥筹交错间聊聊家常,享受节日带来的轻松和喜悦。


  粽子、艾蒿是标配,在凤翔,还有一些节味别具一格。戴五色绳就是其中一种。五色绳也叫五花绳,是用红、白、黄等五种颜色的彩线合成,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佩戴在身上有驱邪攘灾之意,据说这个习俗是唐朝就有的。五色绳通常会在节前一天晚上用一种长约15厘米的柱形轱辘合好,挂在树枝上或门环上,等吸收了日月精华后,再被人们缠绑到手腕或者脚腕上,一直戴到六月初六当天才能取掉扔进门外的水沟里。老人说,花绳会变成小蛇从水沟溜走。据说这个做法与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他让人们把佩戴的花绳解下来,用水冲走,目的是袪病送灾。


  此外,人们在端午节还会吃油(糖)糕和绿豆糕。节前,卖油糕的小摊就会摆出来,一个个油糕坯在油锅里热舞翻滚,惹得大人小孩嘴馋。一口咬开,糖汁外溢,表皮酥脆,别提有多好吃了。卖油糕是个节气生意,头一天还络绎不绝的油糕摊会在节日那天的十点左右完成使命,直到来年端午再次出现。油糕用隔油的牛皮纸卷着包起,五个一包,买上两包,再去商店买一盒绿豆糕就是走亲访友的标配。


  家乡还有个送裹肚的习俗,据说也是从唐朝时就沿袭下来的。裹肚就是肚兜,是舅舅送给小外甥的贴身服饰,上面绣着各种吉祥图案。最受欢迎的是绣有蟾蜍、蛇、蜈蚣、壁虎、蝎子等图案的“五毒”裹肚,一两岁的小孩子穿上它,既凉快又有祛除毒害的好意头。


  香包则是外婆送给外孙的礼物,有以十二生肖为样儿的动物图案,也有花鸟鱼、蜈蚣、蟾蜍等,还有金元宝、菱角、粽子等造型。香包里面装上晒干的艾草或者香料,小巧玲珑。端午当天,把香包用五色绳穿过戴在小孩的脖子上,挂于胸前,具有清香醒神的作用。


  从小到大,我都理所应当地体验着家人给予的烟火气息。如今想来,竟有这么多珍贵的记忆!这些都在日复一日的细碎中父母留给我的。以前车马慢,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沉浸和停留在父母编织的美好里,而在被快节奏裹挟着奔跑的今天,这些优秀传统和习俗更应当被传承下去,把美好的回忆留给下一代,让他们也拥有难忘的记忆。



------2024年06月07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6/07/content_20224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