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与缝纫机[高涛]

(2024-05-15 18:29:25)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裤子开线了,习惯性回老家拿给母亲。母亲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穿针引线,我站在旁边,看着母亲穿了半天却穿不进去的白线,和母亲越来越多的白发,心似乎被针扎似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摆放在母亲卧室门侧的两台缝纫机,都是标准牌。一台应该有四十多岁了。虽然这几年也极少用,可它是母亲的嫁妆,更是母亲心中的宝贝。母亲结婚的年代讲究“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作为家庭妇女,最实用的就是缝纫机了。机子不怕用,日常缝缝补补,加上母亲精心使用,缝纫机各部件仍完好无损,机头油光锃亮,就像刚买回来,新崭崭的。另一台也是标准牌,是母亲给大姐硬买的嫁妆,没怎么用过,八九成新。看着两台缝纫机,我似乎看见了母亲和缝纫机的往事。

  母亲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中毕业回家帮外公外婆打理家务。因兄弟姐妹多,身为家中长女,她洗衣做饭,又照顾弟弟妹妹,过早地挑起了家务重担。空闲之余,母亲跟婶娘们学做针线活,不仅很快学会了日常缝补,还能自己设计、制作简单的衣服,被婶娘们夸赞心灵手巧,还名扬邻里街坊。母亲早年纳的布鞋,织的毛衣,绣的枕套,可都是一件件精美的生活用品。当年的农村,女人有门手艺,就有了一条让人羡慕的谋生出路——母亲成了亲朋好友眼热的“李裁缝”。

  结婚时外婆给母亲买了台缝纫机当嫁妆。这让母亲的手艺日渐娴熟,也给家庭成员提供了穿衣上的极大便利。

  我小时候,家里只有逢年过节才买新衣服。农村人舍不得也买不起成品衣服,只能攒钱买布料。母亲会做,既省下了加工费,又可以多买布料。一般只需晚上加个班,第二天早上,我们便能穿上新衣服,在小伙伴们眼中,别提多神气了。

  母亲年轻时做衣服,通常是一块布料摆在桌面,她一手拿量尺,一手拿画粉,在布料上画来画去,不时还擦掉重画;紧接着,抄起剪刀,三下五除二,将整块布料剪成几片;然后,坐在缝纫机前,左手捏住布料,右手转动机轮,双脚均匀地踩动踏板,片刻工夫,一堆零散布料被做成了新衣裳;最后再用熨斗将衣服熨得平平整整。第二天,新衣服穿在我们姊妹身上,款式时尚,大小合身,针脚细密。好手艺让母亲在村里小有名气,人们纷纷带着布料找上门,母亲乐此不疲,也从不收费,对提着礼品的人常说:“我又没开店,就在家里做,倒客气个啥。”这让大伙儿发自心底里赞叹——高老师娶了个好媳妇。

  技艺在身,农闲时家里就像开了店:有拿旧衣服要改的,有破衣服要缝补的,也有串门闲聊的,甚至刚结婚的新媳妇要跟着母亲学裁缝的……母亲从不拒绝,也不嫌烦,总是耐心接待,一边闲聊一边指教。有时活实在太多,或要得急,母亲就晚上加班熬夜。

  我还记得偶尔半夜醒来,总看见母亲坐在缝纫机前,蹑手蹑脚地踏缝纫机。昏暗的灯光下,母亲趴在缝纫机上,弯曲的脊背犹如一座小山。多少个漫漫冬夜,我都是在“嗒嗒……嗒嗒”的缝纫机踩踏声中又睡去了。父亲心疼,不时说几句不理解母亲的话,可母亲总是笑着说:“我爱做,不觉得累呀,左邻右舍的,举手之劳帮个小忙嘛!”

  母亲是有小巧思的。她做衣服时总会精打细算,尽量节约布料,或将剪下来的布料角,缝在衣服上,做个新花样,这让新衣服更精美漂亮。一些用不上的小边角料,也被母亲收集起来,再精心设计,巧手剪裁拼接,不时地做出一只小书包、一件小马甲,充满了时尚感。我们背着、穿着去学校,小伙伴们数着小三角、椭圆形,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忌妒,只嚷嚷着,要拿好玩具换新时装。

  童年穿得好,引人羡慕,功劳全在母亲。而母亲却经常感叹,那些年穷,全家能穿得暖,多亏缝纫机。我们都知道,是母亲勤劳的双手为家人撑起了衣食的半边天。母亲对缝纫机的情感很深,以至于后来,大姐结婚时的四大件,已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但母亲坚持给大姐买了缝纫机当嫁妆。再后来大姐家拆迁,单元房里没有地方放它,打算卖破烂,母亲强硬地说:“你们把我这个老太婆也淘汰了去。”

  缝纫机陪伴了母亲一生,一针一线里藏着母爱。

  现在,两台缝纫机基本闲置无用,却仍被摆放在重要位置。时至今日,“嗒嗒……”的缝纫机声以及母亲端坐缝纫机前单薄而瘦弱的背影,犹如一幅最美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深处。

------2024年05月15日《西安晚报》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5/15/content_19767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