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民宿过年去[刘玉新]
(2024-02-13 09:00:22)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春节将近,街头巷尾,很多人都开始忙年了。
往年的年,我们都是按部就班,在城里过。一过腊八节,就开始筹备过年物资,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大袋小袋地,一样样往家里搬。常常是年过完了,冰箱里的吃喝还很多。
后来,我们不再狂购年货了,吃多少买多少,图个新鲜,也图个实在。下楼就是超市,随时可以去买,反正物资丰富,来去方便。再后来,过年换了一种过法,逛逛公园、吃吃海鲜、看看电影,或者找个图书馆,就着冬日暖阳,读半天书,惬意而舒适。即便这样过年,也有过腻的时候,大家伙儿总觉得城里过年没有了儿时的味道,少了乡村的年意。
今年大家一合计,与其待在一个地方不动窝,不如让身心都动起来。我和孩子们商量,找一个山寨民宿,重归乡村,一边热热闹闹地闹年过年,一边体验乡村振兴中的火热场景,顺便还可学学老祖宗留下的土家民俗文化。找一个民宿过年,想想就美!孩子们一听,都双手赞成。
要是早几年,别说没有现成的民宿,单是路上拖家带口就够呛的。现在不同了,一家几台车,随时可以出发;而且民宿选择余地大,城郊有,半高山有,雪线以上也有,不一定非得住一家。预约好了,可以一处住几天,七八天的年假就安排得满满当当了。
雪线上的民宿,别有滋味。可以带着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自己也可以重温儿时的童真,踏雪而歌,沐风而舞,那是多么的浪漫情怀!要是条件允许,还可以溜冰滑雪,尽享冬天的雪景之趣。玩够了,再选一处半高山的民宿,住吊脚楼,吃农家饭,跟着叔叔伯伯学习土家年俗。
土家人的规矩,过了腊月二十四,家家都要除扬尘,送灶王爷。也是从腊月二十四日那天起,孩子们少了约束,天性得以释放。到了腊月二十九,煮猪头,打肉糕,蒸蒸杂,团丸子,做娃谷糖,晚上还要炒苞谷泡子。乡谚云:二十九的炸疙蚤,大的炸得蹦蹦跳,小的炸得呵呵笑。屋里屋外,一片年节的欢乐与祥和。
至于腊月三十的团年饭,讲究就更多了。团年饭前,鸣放鞭炮;上了饭桌,先祭祀祖宗,再才开始团年,吃饭喝酒。土家人的团年饭,标配是“十碗八扣”:一头二笋,三鸡四鱼,五蒸杂六羊肉,七丸八肚九正肉,十碗虾米汤。十碗菜的摆法也各有名称,或三元及第,或四角扳爪。其实,现在的团年饭,远不止十碗菜,凉菜热炒,应有尽有,一点也不比酒店的团年饭差。
斟好了酒,当家人会举起杯子示意,没有宴席上的客套,也不讲究非得有谁致个辞,一家人举杯相庆,把一年的收成都装在酒杯里,也把来年的设想预伏在远处的天空下。
吃饱喝足了,大家才拿起手机,该拜年的拜年。近处的、远方的,微信短信电话,热热闹闹好一阵子,再才动议娱乐休闲,或是时髦一把,登山的登山,读书的读书,追剧的追剧,各取所好,尽情享受年节的美好!
至于春节拜年,土家人有自己的规矩:初一初二拜父母,初三初四拜丈母,初五初六拜舅母,拜完亲戚拜邻居,一直拜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土家人的元宵节又叫尾巴年,过年过年,过了元宵节才叫过完了年。“懂得这些土家年俗,才能代代传承下去。”我对孩子们说。
回到城郊,虽还住民宿,但年的过法,已有了新的气象。找一处小桥流水,带上烧烤的家什,一家人,在潺潺的溪流声中,迎着春日的阳光,各有各的分工,荤荤素素,烧了烤了,香了一条河岸。
要是想回家了,开上车,打道回府。家,已不远了。
---------2024年02月09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2/09/content_181919.html
前一篇:冬日午后[李育善]
后一篇:心情乱了,就打扫房间吧[杨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