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起学诗:五律的特点和基本句式[慕雪诗叶]

(2024-02-06 18:15:59)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一起学诗//五律的特点和基本句式


慕雪诗叶 2024-02-06 08:42 山西 听全文




总第295期



一起学诗




怎样写好一首诗  




五律的特点和基本句式

   

一、认识五律

       我们知道,五律有不适合抒情、七律不适合纯写景之说,其实不是没有其道理的。大家可以看看,古代的诗,凡写田园诗、山水诗的大都是五律。这种写法虽然难度很大,但也是每位学五律诗的朋友,必须过的一关。

       我们先看王维的《观猎》,感受下它和七律的不同。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初一入眼,即知其意,起联就点出了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先闻其声,再叙其事,笔势轩昂,力若千钧,写的相当有气势。这就是所谓的“明起”,起句点题,简单明了,这样的起法,很适合初学的朋友。

       再看看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联承写这个“猎”字,扣接起联很紧凑。草枯萎了,那么猎物就很难藏身,更使鹰眼迅疾犀利,抓起猎物快捷有力。“雪尽”,雪融化了,那么,纵辔无碍,更显马蹄之轻快惬意。这样的铺景造境之句,令人读来舒适清爽,毫无晦涩。注意,这里的“雪尽”其实还交代了一个季节时间的要素,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一个“疾”字,就写出了鹰之勇猛。一个“轻”字,又写出了马匹之俊。这样的炼字功夫非常老辣,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再看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相距有七十里的路程。诗人在这联里用了一个“忽过”,非常的妙!夸张而形象地写出将军猎后轻骑矫健之形态。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汉文帝年间匈奴侵犯大汉,汉文帝命周亚夫驻扎在细柳。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称为细柳营。这里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的形象正相吻合。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读来更觉气概从中而来,余味缭绕不散。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其实就是对前面描写的一种收束,是回扣主题的。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而这个“回看”却又接应了转联的那个“还”字。全篇读来,一气呵成,回旋有致,气势鼓荡,能不令人叫绝?!射雕处是个暗典。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

        这首诗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在这首诗中王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放有力。

       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

       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

       “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前后照应,这是字法之妙。

       至于其艺术手法,几令清人沈德潜叹为观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 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二、五律的平仄基本格式

       五律的格式实际上就是把七律每句的前两字去掉,大家试试看是不是这样。 

A:平起平收式(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龙池寺望月寄韦使君阎别驾司空曙

清光此夜中,万古望应同。
当野山沈雾,低城树有风。
花宫纷共邃,水府皓相空。
遥想高楼上,唯君对庾公。 

B:平起仄收式(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C:仄起平收式(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D:仄起仄收式(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五律的替对粘和七律一样,大家一看就能看懂。 五言诗的句式结构有多种,其中以2+3最为常见,称为“常格”;还有3+2等句型,称为“变格”。

       2+3,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2,如元稹《酬乐天见忆·兼伤仲远》 :

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

       2+1+2,如王维《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我们来看几首五律的例诗:

1、看起承转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看句式结构2+3模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词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看对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後,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大家请看颔联:明月对清泉(形容词加名词),松间对石上(名词加方位词),照对流(动词)。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莲、女-舟,相同位置是名词。喧—动,归—下,动词。浣和渔,原意是动词,洗衣和打渔。但在这里做定语,完整的意思应该是,“浣纱的女子”,“打渔的舟”,偏正结构词组。所以,颔联和颈联都属于工对。 

三、关于写景

        我们知道五律写景的多,那么如何写景呢?写景当然是以描绘山水自然景物为主,作者通过形象地再现大自然的优美,为给读者带来以艺术的享受。所以作者总是用各种写作方法来满足读者的要求。

       那么我们写景要用什么方法呢?起承的景,是见到的。转合的景,是看到的。 见和看,不一样,“见”外在的客观,自然浮现, 我们大家可通过学习文言文就知道了,比如:“风吹草低见牛羊,”见==现,这个见,也可以是被人所看到,但是,这个“看到”,是自然的用目光触及,并非刻意为看。而转合的景,是看,在主动是去搜寻、去观察。是想到的或是想要看到的,是主动要看的。比如你旅游上山时,你到了山上,这个山你不想看,它也会入你眼中不是?而你上了山,想去什么名胜,那你就会主动的去看是不是?

       所以在区别八句都是景时,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诗词写景的方法: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先找出诗中所有“画面”应有景物。开头两句有“山”“雨”,第三句有“月”“松”,第四句“泉”“石”,第五句“竹”“浣女”,第六句“莲”“渔舟”,分别构成五个相对独立的画面。

       第一幅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的是初秋的傍晚,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新雨后的山湿润而多雾气,既看不清庙宇,也看不见农舍,似乎是“空山”。只有长住山里的人才会有这种感觉。再出“秋”明示“晚”。这么写既增加语言的变化色彩,“空山、新雨、晚来秋”这几个字把当时空寂清凉的氛围渲染得浓郁深透,宛如世外桃源。

       第二幅是“明月松间照”。静景,明丽而清幽,诗人以“照”引出动态来写夜晚山居的秋景: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照下来。

       第三幅是“清泉石上流”。清洌的幽泉淙淙在山石之上静静地流淌,看,诗人的视线由天空而至松林,由松林而至泉石,目光慢慢而下,神气缓缓而舒,给人的境界是清凉和精神。有一种超凡脱俗,达乎禅境的感觉。“明月、松、清泉、石”就是高洁的象征了。此联写的是静景,但“照和流”二字,却使人想见月光和山石皆有声,因而静中有动。颔联是天然的景色。

       第四幅是“竹喧归浣女”紧接着一个“喧”字,再换一景,写动,明显地压过流水声,闻竹喧而浣女归来,见莲动而渔舟直下,山村秋天夜晚的劳动情景,映在自然景象的画面上,格外富有情趣。“竹喧”即竹林里传来洗完衣物经过竹林的姑娘喧笑声,她们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这时,密密的荷叶丛中,渔舟在莲花丛中轻轻摇动,水波荡漾,这一串流动着的气息。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明暗虚实融合,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一种闲远、恬淡的图景,使人感到陶醉。

       颈联是观察到的景色。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显然不是写景。“春芳歇”与首联“晚来秋”相照应,春去秋来,虽说百花争艳斗芳的季节消逝了,然而却又迎来一个收获季节。“随意”,任其季节变化也是无所谓的,还是值得留下来的。“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自己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决然归隐之心。

       王孙:典故出自《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今不可久留”。诗人却反其意而用之,可见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自己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再用下面古诗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写景。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虽写景,而孤栖怀远,独夜难堪之情,照人心曲;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写景,而羁泊他乡,旅况艰辛之状,溢然如在眼前;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写情于满目悲凉之中。

       总之,若有景无情,只是图画,有情无景,亦唯记事。写景宜于显,显则轮廓分明; 写情宜于隐,隐则含蓄渊永,是以能够情景交融之诗,方足以称之为好诗。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是情景兼备而交融的好诗。 大家再看王维的这首: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王维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谁候门。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大家看尾联: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放的很远,读者的思维到句号后面很远的地方。大家下课后,读些五律,很多是八句都写景的,看看怎么写的,要想写好五律,写景这关必须过。因为五律就是写景的居多,如果你要舒发感情应去写七律。因此要学会五律八句都写景,景中带情,起承转合很难写,切忌八句都写实景,要去收放思维。

       八句写景的要点是:景中暗暗含情,为情写景。这情包括内容很宽,心情、人情对大自然的陶醉之情,对风花雪月的感慨之情……很多的,八句景中表达这些,表达出来很不容易,因为不是明显的景转情,要暗暗的含情,又不可无情。所选的景物跟要表达的感情不可相隔太远,选的景物必须跟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五律就那么几个字,所以要字字如金。大家写作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写景不是随便写的,而是把情藏在了景里。抒情也不要单一的抒情,最好把景藏在情里。这个我们叫作情景互藏。

       2、情景相生一般要虚实结合。情和景要互为虚实。

       3、情景相生的目的是要把情感升华到一定的境界。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写诗填词的工具来使用,或者公式来使用。这个就是说,你要表达哀怨的感情,你就应该选择一些哀怨、萧条的景物来烘托。 

四、拿来一个题目后咋办
        1、到网上查资料,比如“松花江雾凇”,你要积累很多这题目的内容,才写的出来。

        2、尽量找到相应的图片 。结合图片看一看。

        3、搜集一下古人在这里做的诗词对联 (有的有,有的没有)。看看古人是咋写这个地方的,可以化用他们的句子。

        4、根据你选的材料,确定你要写的情调,或悲或喜,在心里划一个起承转合。

        5、选韵:比如你要写一个悲伤的,那选择的韵,要韵母是 o或者 u 的,这种韵母的韵部我们叫他“羽”, 你读“羽” 这字的时候,对镜子看看,表情不会是笑的,是吧。我经常见谋些人写欢快的内容,却选的韵是十一尤,读起来非常别扭。请大家以后一定要注意选韵。关于如何选韵我详细的和大家讲过 ,大家可以翻一翻前面的讲义,好好复习一下。

        6、写完初稿要修改。



——慕雪诗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