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小梅与南广勋对话散曲
(2023-12-06 20:44:19)|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
郎小梅与南广勋对话散曲
原创 康巴什散曲 康巴什散曲
2023-12-02 06:00 发表于内蒙古
郎小梅与南广勋对话散曲
编者按:
最近,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有个《推动中华诗词融入日常生活》讲话,所以本刊开篇精选了南导师一首父慈子孝“生活照”一样的作品。郎小梅南广勋两位诗词散曲方家,一问一答,简洁明了。既点评了散曲,同时又让我们学到了散曲创作深层次知识。赏读如下:
南广勋作品
【正宫·醉太平】九十岁老爸包饺子
“龙头”不拄,挽袖帮厨,今天要露老功夫,看谁不服?左边先把皮儿拿住,右边要盆中物。叫他洗手紧说不:“反正开锅要煮。”
郎小梅点评:
问:赵义山先生在《南广勋散曲集》序中曾说:“如此广泛地专注于芸芸众生和市井百态而卓然名家者,除去已故之著名散曲家萧自熙先生而外,现今仍活跃于曲坛者,殆广勋先生一人而已乎!”其中对您的评价很是中肯。您的散曲创作是从市井生活写作开始的吗?
答:首先要感谢赵义山教授的厚爱和谬赞。但是,我知道我是无法和历尽磨难却终不改达观天性的著名散曲家萧自熙先生相提并论的。至于说我“专注于芸芸众生和市井百态”倒是事实。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介草民、是个草根,是在市井中生活的人。我了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也知道百姓们是如何用幽默的心态和调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憎的。而这些正是散曲创作的“曲料”,是接地气的素材。我不了解高层的生活细节,所以,写东西只能从市井生活开始。
问:您有很多写家人的作品,比如写老伴儿,写父亲,也都是把自己和家人作为市井百姓的生活来写来表现。比如《【正宫·醉太平】
九十岁老爸包饺子》(见上面)散曲,老人家的动作言语如在眼前,无比可爱,我当时读了几乎笑傻。这首作品很注重细节动作的抓取,没有一句议论。请问这首作品是否达到您的创作理想?这首曲当时的创作构想是什么样的?
答:是的,我的曲作中写家人的作品不少。这是因为我熟悉他们、爱他们。他们都是好老百姓,有很多值得一写的趣事。
您举例的这个曲子是基本写实。我的老父亲喜欢给家人包饺子,有瘾。九十多了还初心不改,看到包饺子就要上手帮忙。至于“反正开锅要煮”却未必是老人说的。记得是老人说要洗手,而大家开玩笑说算了吧,反正要煮的。我写曲子时把这句话加到了老父亲的头上。为了突出人物增加“曲趣”而已。至于您说的“注重细节动作的抓取”倒是我的创作追求,我主张用动作和对话表达所要书写的内容,这样才会有画面感。而“议论”往往夹杂作者的主观判断,而不能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观效果。当然,动作和对话是可以剪裁的,不必过分拘泥。
问:别人的话移至老父亲身上,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这是符合生活真实的一种典型塑造方法,新文学小说创作常用,而当代诗曲作者通常并不甚通此道。我想您这一说,应该会令很多曲作者茅塞顿开。当代曲人中,我目前尚不知有谁的作品能比先生作品更入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谓“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曲味的。先生曾经有一首《【中吕·山坡羊】当垆川妹》“窈窕身段,时髦打扮,从头到脚南博万。小蛮蛮,玉环环,文君香火何曾断?最是回头一望间,白,我的天!肥,我的天!”我读后捧腹不已,叹为观止。我听说这首作品一出手就引起轰动了。直到前段时间还有人提及这首拍案叫绝。先生能否谈谈这首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答:呵呵!这个曲子纯是游戏之笔,没有大意思。那年在成都,滕伟明老兄叫我吃饭,还请了周啸天和赵义山。吃的是火锅。成都有一句玩笑话,说火锅里还残存着卓文君的口水。那天的服务小姐白白胖胖,是典型的川妹子的形象。大家酒足饭饱尽兴而归。在酒店里我趁酒意写了这个曲子,发在网上。没想到达州的冉长春安全东李荣聪等一帮朋友看到后就传开了。是捧场的朋友情份而已,曲子写得也未必好。
问:作品说“白”,稍觉惊奇,然而说“肥”,简直惊掉下巴,这种落差所带来的阅读体验真是妙极了,是趣之所由来。这里的写法和写诗的陡转异曲同工。写作者须得会些萦回陡转的手段。先生在散曲创作过程中对这方面一定有所体悟。
(待续,听南广勋讲“萦回陡转”即“起承转合”,写散曲尤讲其中“转”最为重要)
南广勋简介:
网名长堤老树,生于1948年,祖籍河北巨鹿县,居北京。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副主任、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诗词学会散曲研究会会长。为中华诗词学会十大创作导师之一。被誉为“以曲制曲”第一人。
郎晓梅简介:
1972年生,辽宁凤城人。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
康巴什散曲
导师:南广勋
指导:宋丽
李德胜
主编:高越胡
微信:18047373516
排版制作:高紫峰
鄂尔多斯康巴什散曲
微信号|kbssanqu
——————鄂尔多斯康巴什散曲——————
前一篇:爱一株蒲[谁最中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