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宋太祖[顾宏义]
(2023-11-11 21:17:49)|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古人有言:“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之规模,可以豫知矣。”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其基本国策、制度,即肇始于开国之初的宋太祖时期。因此,开创了赵宋三百余年基业的宋太祖赵匡胤,也就与“秦皇”“汉武”“唐宗”等古代杰出帝王并列,成为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产生重大影响、留下深刻印记的重要人物。
赵匡胤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诞生于洛阳(今属河南);建隆元年(960),创立宋王朝于开封(今属河南);死于宋开宝九年(976),享年五十岁。据古代礼法,事物之原始称“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之君,庙号太祖,又古代习称一朝之开国帝王为“艺祖”,故宋人常常尊称赵匡胤为艺祖、太祖,而后世之人一般称之为宋太祖。
赵匡胤生逢五代极乱之世。9世纪末,繁盛强大一时的大唐帝国,在经历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劫难之后,又遭到了唐末黄巢农民战争的致命一击,本就奄奄一息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907
年,通过镇压黄巢农民军发家的军阀朱全忠,凭借长枪大刀、烈马悍卒,逼迫唐朝最后一位君主唐哀宗退位,自行加冕做了皇帝,国号梁(史称后梁)。自此,中国历史便进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先后立国于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十国则是指前后出现于南方与山西等地的前蜀、后蜀、吴、吴越、南唐、楚、闽、南汉、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是晚唐藩镇之祸的扩大和延续。为篡夺政权、争抢地盘,这些政权内部以及相互之间,不断爆发大规模战争,杀人盈野,赤地千里,无辜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生产力遭到前所未有的大破坏,成为中国历史上至为黑暗、动荡的时期。常言道“乱世出英雄”,恰就在这风云变幻、天地翻覆的大分裂、大动荡之中,赵匡胤身为一个浪迹江湖、囊无分文的流浪者,无奈投军,却迅速脱颖而出,仅仅十年左右时间,便自默默无闻的低级军官快速晋升为后周政权的高级将帅,并依靠手中的枪杆子,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举篡夺后周政权,成为叱咤风云、君临天下的开国皇帝,建立起延续三百余年的赵宋王朝。
著名学者陈寅恪以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每每为后人所称誉不已的宋代“尚文”国策,即肇始于宋太祖:“艺祖革命(指宋太祖创立宋朝),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在五代乱世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的宋太祖,面对着五代十国各个政权之寿命长则二三十年、短则不足十年的严酷现实,在登基伊始,便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以求能长治久安。开国之次年,宋太祖即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解除了禁军大将的统兵之权。继而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选用将领驻守北方要地以防御契丹军队的南下,而遣大军向南先后平定了荆南、楚、后蜀、南汉、南唐诸割据政权。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宋太祖又厘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以枢密使掌军政,三司使掌财权,以分宰相之权。选拔州府精壮士兵为中央禁兵,以削弱地方军力。创立“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有效地防止将领拥兵造反的可能。在地方管理上,遣京朝官为知县等,以削弱各节度使之权;各州府增设通判一职,以分割知州的权力;派遣文臣替代武将出任地方长官等等。同时,宋太祖还十分注意文教,惩治贪吏,兴修水利,奖励农桑,有力地扭转了自唐代后期以来社会因长期战乱而极端凋敝的局面,为宋代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宋太祖为强化其中央专制集权统治而施行的崇文抑武、偏重防内的国策,也对整个宋代“积弱”局面的形成,有着颇为深刻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位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真命天子”,宋太祖那斑驳而雄奇的一生经历自然颇具传奇色彩。但是,由于宋人对其开国之君的刻意神化,以及出于皇权之争等原因,对有关宋太祖的部分史实加以回避、曲笔,致赵匡胤早年事迹隐晦不明,却留下一些颇为荒诞难信的记录和传说,以及诸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斧声烛影”之类千古疑案。由此,《宋太祖》一书在充分展现宋太祖立基开国、文治武功之雄才大略的同时,还注意对其早年经历、宋初诸历史疑案,对相关文献记载和传说进行一番钩隐抉微、考辨订误、去伪存真,以尽量还其本来面目,明了其历史地位。
《宋太祖》,顾宏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2023年11月11日《西安晚报》第8版文化周刊之长安悦读栏目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311/11/content_165330.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