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野[李慧]

(2023-11-08 20:06:51)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李慧,杨凌农科传媒集团文艺部主任,政协杨陵区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杨凌示范区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集《樱桃鹿》《我从土中来》。作品发表于《延河》《美文》《散文选刊》《陕西日报》《湛江文学》《文化艺术报》《西安日报》《燕赵都市报》《宝鸡日报》等报刊杂志。散文《农具的秘密》荣获2022年度中国作家网散文大赛一等奖。


  

  时序在城里,是满地不及清扫的落叶,是行人身上日渐臃肿的衣。在乡野,却是触目的斑斓与丰厚,以及随处可拾的哲思。

  已过寒露,天空沉静。空气中充盈着蔗糖般隐约的气息,略微发酵的甜腥气混合进泥土潮湿厚重的气味,弥漫在周身,成为暮秋登场的嗅觉标志。长时间的连阴雨,让万物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头发丝也带着心事般的潮湿。只有鸟儿是快乐的,麻雀、喜鹊相互酬唱,清脆的叫声里,不知季节变化、凛冬将至。多少有些羡慕。抬头,大雁变化着队形,无声地滑过铅色的天空,它们身后,浓云若被,漫天柔软。

  玉米大部分已经收获,冬小麦也已播种。此时的田野看上去辽阔盛大,犹如谢幕过后的舞台。机器收割过的地块,绞碎了的玉米杆犹如细绒,温暖而柔和的覆盖着大地,散发出玉米秆清甜微醺的气息。人工收获过后的土地,则保留了曾有的生命气息,似乎带着农人汗湿的气息和手掌的温度。那一株株被拿走了籽实的空杆,有如巴以战场废墟上手持孩子照片的母亲,空洞的哀伤扑面而来。

  即便是这时候,依然是秋日花朵的天下。刺蓟顶着毛茸茸的球型紫花,零星的冒出点点温柔,狭长叶片的生机让人恍惚置身三月阳春;千里光花期正盛,浓烈的金黄泼墨般宣泄在土塄坎上,惊心的色泽叫人想起入画的向日葵;喇叭花是秋季的花神,一丛丛到处张挂,举着或紫或粉或白的喇叭,报告着季节更替。这样活跃的生命气象,让那些过早凋零的高大乔木看上去更加萎顿。

  农人的忙碌暂告一段路。行走在村巷,三五成群的人们神态松弛,透着繁忙过后的安闲。不时有人缓步行走,张望着收获后的田野,说一两句并无关联的话。走过他们,似乎正目睹一切事物的终极走向。满目的花白、佝偻、不再挺拔,和他们身后同样衰老的村庄彼此为证,沉默的明示着无可挽回,以及那个叫做“规律”的物事在人和物身上的痕迹。

  这样的秋,处处充斥着浓郁的哲学意味。收获与播种,盛放与凋零,到来与离开,新生与死亡。不仅仅是词组的表意相反,更是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反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象下,其实暗含着高度统一——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一切终将重新孕育、纳藏、生长、延续。就像乔木的凋零与秋花的新生,老人的告别与新出儿的出生,或许不过是换了个形式轮回,一如色即是空。

  走过秋季的原野,也走过季节的暗示。

  这样的暗示,落实到乡野,便是遍地的野趣。譬如,这些开花的小花野草,又譬如,遗落的玉米种子,生出的苗。

  俗语讲春华秋实。秋天里也有花,喇叭花、刺蓟、千里光、枇杷花,还有一种蓝色雏菊,小小的,细碎而精神。在秋意渐浓时迎着寒风细雨开花,似乎不合时宜,却是大地上拈花一笑的君子。君子温润如玉,如琢如磨,君子还耐寒,时势的寒,造就寒士的寒。

  不合时宜,是另一种时宜。东坡先生最爱的小妾兼知己朝云,曾回答苏轼的笑问时,指着先生的肚腹,笑称这里有一肚子不合时宜。这是知己间的合时宜。讲故事的庄子在深山里看到一棵老树,木匠认为此树无用,树托梦给木匠,要是有用,能活到今天?于是,庄子认为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样的无用是对使用者的不合时宜。

  合不合时宜要看语境。这一块遗落的玉米粒所生发的青碧小苗,于物候显然无用,霜降即是生命终点。对玉米粒,却是最合时宜不过:落地即新生,不求有用,但求来过。活过就是最大的幸福。

  记起曾在位于华阴县的陕西道教协会看到过一幅匾额,“学最上乘,不落邪见”,最上乘的真知灼见,往往都在小微之中。庄子还说,道在屎溺。

  事物的两面,都解释得通,是中文的伟大国人的智慧,见微知著,恐怕也是中文最有魅力的地方。深究起来,岂止是两面,一落言筌,便失真谛,应该是很多面。

  很多面,则不能说,需要静心以悟。

  不说,不可说。



-----------2023年10月20《城市经济导报》第11版渭河文苑

https://xafbapp.xiancn.com/csjjdb/pc/html/202310/20/content_16078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