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点评|第七届“三秦杯”女诗人写作大赛《今古长安》获奖作品点评
(2023-10-27 22:32:33)分类: 诗词曲赋文经典/精品/佳作[转] |
获奖作品点评 |
第七届“三秦杯”女诗人写作大赛《今古长安》获奖作品点评
原创 三秦女子诗社 三秦女子诗笺
2023-10-26 10:09 发表于陕西
第七届“三秦杯”
女诗人诗词写作大赛
获奖作品点评
今
古
长
安
主题
放眼秦川春正好,还留大阵守辉煌
西安兵马俑(一等奖)
李丽萍(吉林)
雄风从未别沙场,亘古恒今振四方。
车马破尘飞野渡,刀枪依旧露寒光。
克坚铁甲千秋试,御险云壕百里长。
放眼秦川春正好,还留大阵守辉煌。
王兴一点评:
写西安兵马俑的作品很多,难在写出新意。这首作品能让人眼前一亮,其成功之处,首先在于手法新颖。敢于打破律诗惯常的起承转合结构。首联便异军突起,先下定语给出结论,似乎更像小说里倒叙的手法,然后熟练的层层剥茧呈现,并且剥开一层,有一层的惊喜。使得工整的中二联紧扣着起句,夯实了主题,写出了令人信服的大秦雄风。结句更显余响悠长,用历史的通感,乘着时光隧道,提示了秦川(中国)的春光为什么这么好的深刻主题。
咏长安城墙(二等奖)
眭珊(广西)
撑天屹立在关中,阅尽千秋客不同。
城上徘徊西汉月,门前出入大唐风。
接云丝路连今古,裂帛秦腔贯始终。
四面墙围多少事,任君信步数英雄。
胡宝玲点评:
首联点出地点关中,时间千秋,并提纲挈领“客不同”,水到渠成的引出后续几联,分述客有什么不同。第二联以景抒情,赞美了昔日盛况,拟人手法加分。第三联时空拉近在眼前,以云路想到长长的丝路,以裂帛声比喻耳边秦腔,一路走来声不绝耳。尾联“信步数英雄”尤其响亮,表达了这里英雄辈出,并很好的关照上了首联的“客不同”。整体脉络清晰,中二联有骨有肉,结尾有力耐读。
《长安三万里》观后(二等奖)
陆玉梅(广州)
夜来隐约有清笳,陇上归期听已赊。
月照秦川千户邑,烟浮渭水五云车。
登楼直欲朝天子,买醉犹能近酒家。
大梦经年何去处,长安一望即生涯。
张伯利点评:
这首电影观后感,写出了电影的主题,战争和诗歌,又饱含着对长安的向往和情感。第一联,隐约的胡笳穿越了一千年,把昔日的大唐和今时的西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欠的归期是诗意的长安留住了作者的心。千户邑,五云车,天上人间,长安的美尽在其中。“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是昔日长安的苦难和诗人的窘境,无论是衣露两肘,还是长安买醉,也只有在长安,才有诗人的随性和潇洒。千年一梦,尽在长安。咏观影之感,寄诗家之意。
心向长安(三等奖)
刘艳琴(陕西)
灞桥已是柳如烟,大漠依然飞雪天。
地远何妨开驿道,天高尽可望秦川。
从来剑气萦边塞,自古书声绕华山。
任是多情无定水,年年流不到长安。
孙民随点评:
戍边将士,远离京城,卫国的重任在肩,饱受风雪及战火。只将乡愁,化作靠驿道传送的家书,和顺着高天而瞭望故乡的思念情结。边塞的剑气,后方的读书声,形成鲜明对比。只有卫边将士的付出和牺牲,才会有内地的平安生活。尾联以“无定水”代指边关将士的“多情”,却流不到长安作为意象,写出了二者不可兼得的现实。着力抒写将士身在边塞,心向长安的家国情怀。颈联的“华山”,借指京都,也可指内地。
游大唐不夜城(三等奖)
党秀梅(陕西)
恋上长安不夜城,今夕抱梦又重行。
唐诗挂盏迷人眼,汉韵着装动客容。
间有南腔嗟语语,更闻北调赞声声。
纵然未到天街逛,料定天街是克隆。
孙民随点评:
“长安不夜城”应有好几处,这首诗应该是写大唐不夜城的。因这几年大唐不夜城十分火爆。作者选了这个题材,写出了旅游时的见闻。既有静态的“唐诗挂盏”,也有动态的“汉韵着装”。作品将静和动相结合,描绘出色彩艳丽的立体画面。“语语”、“声声”,由视角转到听角,以“南腔”和“北调”,表示全国各地,作品抓住特色,摄取心中的典型镜头。虽没有穿越到盛唐的“天街”,料定今天的“天街”该是“克隆”了盛唐而来的吧。肯定了大唐的鼎盛,又赞美了今天的繁荣。
咏灞桥(三等奖)
雷君玲(陕西)
长安灯塔耸云端,新貌东城画里悬。
柳色氤氲侵古道,花香迢递漫雕栏。
骊山水暖流秦月,白鹿霜深锁汉关。
若问前朝风雨事,桥头一望便千年。
郭健点评:
作为关中八景之一,描写灞柳及灞桥的诗早已滥觞。敢于选写这个诗题,足见作者之胆大。首联不写灞桥而写灯塔,写新貌而不写夙怀,从中透露出了新的变化。这个悬在东城空中的灯塔,肯定能照到古老的灞桥,作者巧妙点题,并为颔联作了铺垫。颔联笔写灞桥的风采,柳色、古道是灞桥的固有意象,花香、雕栏是灞桥的现实物象,意象与物象的融合,营造了灞桥优美的意境。颔联依然在写灞桥的今生和前世,笔势宕开而显得悠远,把灞桥的历史积淀表达的淋漓尽致。尾联是全诗的诗眼,结句尤显功力,一望千年道尽了灞桥历经周秦汉唐,沧桑巨变而江山不老。全诗主题情绪线索清晰,表达意境准确,逻辑转换合理,对句工稳和谐,甚是可读可赏。
-本期编辑-
供稿:“三秦杯”女诗人写作大赛组委会
点评:张伯利 王兴一 孙民随 郭健
胡宝玲
制作:冰黛儿
终审:王小凤
王秦香
总第710期
三秦女子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