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音乐圈[刘永加]
(2023-10-14 11:10:48)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李隆基,在音乐方面建树颇丰,不仅创作了多部大型乐曲,还成立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促进了音乐的大发展,为大唐盛世这一壮丽乐章“锦上添花”。其实,唐玄宗的音乐成就,离不开他的音乐圈和音乐团队的共同努力。
音乐助手杨贵妃
唐玄宗辉煌的音乐成就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最爱——杨贵妃,她堪称是唐玄宗音乐团队的领头雁。
众所周知,唐玄宗是位多产的作曲大家,一生中创作了百余首音乐作品,即使是那些难度较大的器乐独奏曲、合奏曲和大型歌舞曲,他也游刃有余。唐音乐史料专著《羯鼓录》记载:“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曲调,随音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唐玄宗作曲不拘一格、技巧娴熟、曲调新颖,作品绚烂多姿,特色鲜明。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型歌舞代表作《霓裳羽衣曲》,这是当时宫廷流行的一种乐舞形式,叫作“大曲”,描绘的是虚幻缥缈的神仙境界。
最初,唐玄宗对宫廷艺人表演的《霓裳羽衣曲》并不满意,他感觉只有仙乐而缺乏曼舞,是没有生机和趣味的。直到杨贵妃的出现,《霓裳羽衣曲》才出现了转折。杨贵妃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善歌舞、通音律,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和击磬。据唐《明皇杂录》载:“贵妃每抱是琵琶奏于梨园,音韵凄清,飘如云外。而诸王贵主自虢国已下,竟为贵妃琵琶弟子。”杨贵妃发挥舞蹈专长,很快成了《霓裳羽衣舞》的编导和主演。聪慧的杨贵妃,领会能力极强,深刻理解该乐曲的结构层次,运用飘然脱俗的舞姿来诠释作品,同时以服装道具来美化舞蹈效果。
作为大型集体舞蹈的《霓裳羽衣曲》,阵形庞大,演员众多,任务繁重。在排演中,杨贵妃对每个动作、每句唱腔都细心观察、指导、点评。她还善于发现人才,排练中,发现自己的侍女张云容舞艺超群,就极力推荐,并写了一首《赠张云容舞》诗予以赞美,此诗后来被改编为《婀娜曲》,成为著名的宫廷舞曲。不仅编导,杨贵妃还一马当先地表演其中的“重头戏”独舞,她注重吸收传统舞蹈的表现手法,又融合西域舞艺的回旋动作,舞姿飘忽轻柔、绰约多姿,与乐曲融合得完美无缺。
在杨贵妃的精心编排下,《霓裳羽衣曲》出现了脱胎换骨、大气磅礴、新颖独到的效果。唐玄宗非常重视其演出,不仅赤膊上阵亲自击鼓,还安排当时的著名音乐家、演奏家李龟年率领梨园弟子伴奏。乐声起处,大幕徐徐移开,唐玄宗敲着羯鼓,杨贵妃翩翩起舞,舞姿翩若天女散花,歌声婉若凤鸣莺啼,一种缥缈神奇的意境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霓裳羽衣曲》,以其悠扬典雅、虚无缥缈的特色而风靡一时,此后更是成为唐代久演不衰的乐舞精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多次观看该乐舞演出,并写诗赞其“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间”。大家一致认为,在《霓裳羽衣曲》中,杨贵妃的表演最为动人,其获得的掌声自然最为热烈。显然,杨贵妃是一位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音乐艺术家,其音乐才能几与唐玄宗相媲美,二人珠联璧合,杨贵妃对唐玄宗的音乐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因此,唐玄宗在正式册立她为贵妃时,喜不自禁地宣称“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并特制曲子曰《得宝子》。
梨园总管雷海青
唐玄宗曾对大唐的音乐机构做出重大调整,扩充了太常寺和教坊,乐工总数最多时超过万人。唐玄宗又创置“梨园”,从太常寺乐工中精选出三百人充实到梨园,专门从事法曲的训练。
如此庞大的音乐机构,何人管理?恰巧,在排练《霓裳羽衣曲》时缺少一名吹箫的乐官,有人向唐玄宗推荐了福建的雷海青。雷海青,福建泉州人;小时候曾同艺人一起生活,每天弹琴唱戏;十八岁时,既能扮演不同角色,又会弹奏各种乐器。雷海青应召赴京,唐玄宗经过考察,任命他为掌管宫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园的教官。雷海青将自己谱写的诸多歌曲悉心传授给宫廷艺人;他自编自演舞蹈《八仙过海祝寿舞》和《白玉惊鸿舞》作为教材,供乐人观摩、学习。
雷海青还按照唐玄宗的要求,走入民间采风,促进了宫廷艺术与民间曲艺的融合。他曾到达福建南部和广东地区,采集南音和潮州曲调,创作了不少舞蹈作品以及乐曲《引梅敬酒歌》等。他吸收莆田等地的八乐、山里诗、俚歌、大鼓吹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曲艺,对宫廷乐曲和舞蹈进行重新编排或者再创作,实现了创新突破。
长期的演奏生涯,使雷海青对各种乐器的构成原理、调试了如指掌,于是他承担了宫廷内乐器的检修工作。他根据各地不同风格的曲谱,对宫中的乐器进行调制、改良,使其演奏出的乐音能够与创新乐舞相协调。雷海青精通音律,擅长弹奏各种乐器,进宫后更是苦练琵琶,演奏技艺炉火纯青,终成一代琵琶高手。不仅如此,雷海青还培养了一大批梨园乐师。
羯鼓知音李龟年
唐玄宗多才多艺,能演奏多种乐器,琵琶、横笛、羯鼓无一不精;尤其对于羯鼓,唐玄宗更是情有独钟。正是因为唐玄宗喜欢演奏,所以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不少优秀的演奏家,李龟年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史载,李龟年原是汴梁(今开封)民间的倡优。年幼丧父母,孤身从师学艺,在“瓦舍”卖唱糊口。十七岁时,李龟年就精于吹打弹唱,并会编曲合乐。唐玄宗游巡汴梁时,慕其名声,将李龟年召至宫中“梨园”供职。
李龟年,并非原名。他被召进宫的第二年,恰逢“龟兹”(今新疆库车)进乐之年,唐玄宗很欣赏他的音乐才能,因此御赐他龟年这个名字,并赐予皇家同姓。李龟年很善于敲羯鼓。一次,唐玄宗问他打坏了多少根羯鼓杖,李龟年老实地回答说至今已经打坏了五十根。唐玄宗听完说,你不及我,我已经打坏了三“竖柜”木杖。几年以后,唐玄宗听说李龟年已经打坏了一“竖柜”的木杖,因此赐了他一批羯鼓杖,以示鼓励。
作为唐玄宗的御前供奉,李龟年也是总领四部梨园的乐官。唐玄宗“尤爱羯鼓”,李龟年便拼命为其表演“打五千杖”,精疲力竭在所不辞;唐玄宗酷爱“音清而近雅”的曲法,他便悉心演唱“三叠而后成音”的《渭州曲》。李龟年还积极为唐玄宗推荐演唱人才。一日,李龟年到韦青府上做客,正巧韦青刚收留了一位流落街头的卖唱女子。李龟年发现此女子在音乐方面有过人的才华,于是就召到宫里。很快,此卖唱女便成了唐玄宗十分欣赏的女歌唱家。
歌值千金许和子
在唐玄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开元天宝年间涌现出许多音乐家。其中,许和子的歌唱、李谟的笛,李龟年的歌唱、羯鼓,贺怀智、雷海青的琵琶,张野狐的箜篌等最著名,都已达到极高的水平。尤其是歌唱家许和子,玄宗皇帝赞不绝口。
许和子是吉州永新(今江西吉安)的民间歌手,她家世世代代都是乐工,自幼受到家庭熏陶。开元初,许和子被选入宫廷,编在教坊中的“宜春院”。许和子以她的出生地“永新”作为艺名,人称许永新。她勤学苦练,进步很快,第二年就得到提升,掌管宫廷左右教坊。
许和子常在宫廷演出,被称作前头人,唐玄宗很喜欢听她的歌。据《开元天宝遗事》载:
“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值千金。’”许和子最擅长的“曼声”,是古代难度系数最高的歌唱,歌唱时要把声调拉长,这需要非常扎实的功底,一般人难以达到,据说只有春秋时期的韩娥和汉代的李延年能够做到。当时,有人评价许和子堪比千年前的韩娥、李延年,“旷无其人,至永新始继其能”。许和子的歌声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就连乐队也压不过她的声音,“一人能止万人喧”。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许和子“遇高秋明月,台殿清虚,喉转一声,响传九陌。明皇尝独召李漠吹曲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
一次,唐玄宗召许和子,命她为李白新作的“清平侧调三章”谱新调。许和子吟诵再三,向唐玄宗建议道:“侧调低沉喑哑,与清平、平调不协和,不如将侧调删去,变三调为二调。”极通音律的唐玄宗,认为其说得很有道理。就这样,“清平侧调”改成了“清平调”,足见许和子在音乐方面的深厚造诣。
词作大家李太白
有段时间,唐玄宗发觉宫廷文人献上的歌词比较俗套,缺乏真情实感,以至于他灵感枯竭,谱不出曲来。正在此时,大诗人李白的诗篇传入宫中。
时任太子宾客、秘书监的贺知章,偶然读到李白《乌栖曲》《乌夜啼》两首诗,感叹李白是“天上谪仙人也”,便在玄宗面前大力推荐李白;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十分欣赏李白。于是唐玄宗立即召李白进宫,专职负责在宫中写诗填词。每有宴请或郊游,唐玄宗必命李白侍从,赋诗纪实。唐玄宗与杨贵妃前往骊山温泉宫时,李白奉命随侍,写了《侍从游温泉宫》等诗;初春时节,唐玄宗在宫中开展娱乐活动,李白奉诏作了《宫中行乐词》十首,唐玄宗很满意,赐李白宫锦袍。
暮春时节,兴庆池牡丹盛开,唐玄宗与杨玉环前往游赏。当时,李龟年率领着梨园弟子,正要为唐玄宗、杨贵妃赏花助兴演唱时,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李白速成“清平调词三首”。据记载,“清平调词三首”,经过许和子的修改,由李龟年谱曲演唱,得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高度评价。
后来,李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有时连玄宗都找不到他;再加上李白傲慢,遭到宫中一些人的谗谤,唐玄宗便逐渐疏远了李白,李白愤恨离开了长安。
唐玄宗和他的音乐团队,创作、演出了不可胜数的作品,推动了唐代音乐的普及、发展和繁荣。然而,执政后期的唐玄宗沉湎于声色音乐之中,弛怠政事,重用奸佞,酿成了几乎颠覆大唐王朝的“安史之乱”,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和憾事吧!
-----2023年10月14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之文化纵横栏目刊登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310/14/content_160170.html
前一篇: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启用
后一篇:袁枚眼中的马嵬驿[王兆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