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
张继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更能在天寒地冻中感受到一份温馨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23-01-06 06:55 发表于安徽
进入三九天之后,即使在白昼时沐浴着暖阳,依然觉得缩手缩脚。夜间气温更低,躺在被窝里还是觉得很冷。时值小寒时节,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俗语说得好,小寒胜大寒、自古不稀罕。此时正是水冷山枯破小寒、厚衣棉被仍觉单,很多人又是大病初愈,更要注意保暖。
岁月匆匆、河冰三尺,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年关,北方可能大雪飘飞,南方也经常会出现彻骨严寒,梅花尚未大片绽放、柳枝早已纷纷凋零。野外人稀、鸟兽酣眠,仿佛都在耐心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下面分享张继的一首七律,意在言外,更能在天寒地冻中感受到一份温馨。
《会稽郡楼雪霁》
中唐 • 张继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张继是中唐诗人,进士及第后曾担任洪州盐铁判官,可惜一年后就死于任上。谈起张继,大家一定会想起那首《枫桥夜泊》,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曾引起过无数人的争论和遐想。才子一辈子无论得失荣辱,只要能得到读者的欣赏和崇敬,也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诗人有一次到越中游访,顺便攀登了绍兴的会稽山。那里林木苍翠、景色秀美,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物古迹。相传大禹的陵墓就坐落于此,与其遥遥相对的还有西施的故园。当时虽然天气寒冷,诗人却兴致勃勃、烦忧皆忘,并即兴谱写了这首七律,表达了内心的激动和愉悦之情。
绍兴古称越州,乃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那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首联介绍了天气状况,并抒写了作者的登高所见,“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虽然近几天一直阴晴不定,有时还雨雪交加,但是诗人依然兴致不减,在冰天雪地中悠然地漫步。
“郢客”,典出宋玉的作品,本指楚国首都郢中的骚客,他们善于演唱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这里是诗人的自称,暗指他善于吟诵,同时也是向古代先贤进行致敬。“齐望华”,表示他与诗友们共同举目眺望,开心地欣赏远处的壮观景象。
接下来就具体描述了周围的景物,“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天降瑞雪,诗人心情放松,他注意到夏禹的祭坛上落满了冰雪,如同粉妆玉砌,令人陶醉。诗人再放眼远望,对面西施的故乡还飘着鹅毛大雪,也将天地间装点得白茫茫一片。
“聚玉、飞沙”,采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形容出白雪皑皑的景象,诗人也如醉如痴,流连忘返。他就像一个孩子,尽情地观赏、热情地赋诗,忘记了凡尘中的烦恼和痛苦;作者甚至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似乎自己变得非常年轻,也显得活力四射。
诗人只顾游赏,不知不觉早已天色渐晚,“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此时此刻,山上寒风凛冽,敲打着帘栊、散发着寒意。虽然雪后初霁、云开日出,但是很快就日薄西山、光线暗淡,各种景物也都留下了长长的影子。睥睨(pì nì ),形容斜眼看去,本有傲视的意思,这里是指作者不经意地瞥见夜幕降临。
最后两句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也令人倍感温馨,“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虽然夜色深沉,但是由于地面上堆积着很多冰雪,从而在朦胧中显出微明。这些光线反射到田野、村落和人家的茅屋,显得如同白昼,远处的湖水也因此而银光闪闪。诗人仿佛沉浸于一片洁白宁静的氛围中,内心更涌起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妙感受。
张继的这首七律写景生动,各种场面都描绘得形象逼真。尤其是中间两联,承上启下,又谈古论今,显得含蓄深远。结尾更是意在言外,展现出作者高洁的品质、以及脱俗的襟怀。
小寒节气,年味渐浓,各家各户终于从病痛中恢复过来,也逐渐地开始打扫卫生、操办年货。街道上、超市里,又慢慢地具有了久违的烟火气。生活可以因为各种波折而慢下节奏,但是前进的脚步却依然坚实有力。人们会带着满满的回忆,脸上浮出温馨的笑容,期盼着明天的朝阳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