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
容城故事┃早读1126
严勇
晴江秋望
崔季卿〔唐代)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译文
八月仲秋,浩浩长江之上,晴空万里,千百只船儿,一同扬帆,像带着风一样轻快。
长江与洞庭湖相连,水天一色,整日难分;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南面,正是著名的岳阳古城。↓↓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崔季卿的一首山水诗。
我们说好的山水诗,不能只见景,而不见情。这首诗最绝妙之处正在于景中见情,情景交融,一气呵成。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这两句是说,八月仲秋,浩浩长江之上,晴空万里,千百只船儿,一同扬帆,像带着风一样轻快。这是写“秋望之心情”。
“八月”,点出写作时间为八月仲秋左右;“长江”,言写作地点,表达了人在江上的场景。“万里晴”,不但写出了江空之上,万里无云,晴明一片,也道出了诗人眼界广阔,胸襟宽广。
“千帆”,言船只之多。一个“轻”字,表面看是说千帆的轻盈与快捷,实际上是说诗人轻快与愉悦的心情。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这两句是说,长江与洞庭湖相连,水天一色,整日难分;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南面,正是著名的岳阳古城。这是写“秋望之景色”。
流经湖南的万里长江,要完成一件大事,就是与洞庭湖相遇。在它们交汇的地方,留下了一道鲜明的分水线。它们共同呼吸,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浩然天波,蔚为壮观。“天水色”三字,正道出了长江与洞庭湖相连时的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观。
“洞庭南是岳阳城”,与题目中“望”字相呼应,表明诗人是远望洞庭湖。而岳阳城正因晴空远望,隐约可见,依在洞庭一角,水城一体,形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丽景观。
纵览全诗,诗人即景抒情,畅快淋漓,颇有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洒脱,又有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快意,为写秋江风景的绝妙好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