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雁足格:秋/露--诗钟1联20220926中华(投天津步莲)

(2022-09-26 16:42:29)
分类: 原创楹联/诗钟/作品

[中联会诗钟社每日一题]2022.09.26“秋·露”雁足格

出题人宗宝光

收卷:赵革儿

词宗:郭   

雁足格:秋/露

32草木含情生玉露,晴窗带笑醉金秋。 步莲诗钟社



步莲诗钟社社员练笔~露·秋(七唱)[中国楹联学会诗钟社题]


原创 步莲诗钟社 沽上文艺 2022-10-05 22:14 发表于天津


步莲诗钟社社员练笔~露·秋(七唱)[中国楹联学会诗钟社题]


步莲优句

上阵狄青颜不露,过关伍子鬓俱秋。邹颖群

君子仁心铭雨露,英雄铁血铸春秋。崔振生

一篇得意惟詹露,两度言情赞杜秋。刘士杰

慢理琵琶腮半露,愁闻羌管鬓先秋。罗义秀

彭泽菊残曾染露,洞庭橘老已经秋。胡建国

仙盘清极金茎露,宫扇悲生玉树秋。柯宏 


作品全像

01投山采蕨和三露,去国飘蓬入九秋。王洁

——虽然个人认可借对,不过采蕨、飘蓬结构有异。

02润物何妨三滴露,照途不惜一轮秋。王衍

——“三滴水”指的是泉水、黄河水和海水,但“三滴露”早中晚?去今明?已正未?待商榷。

03种麦农夫期白露,思乡游子盼中秋。王家祥

——“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不知是否有地域差异?麦、乡对仗稍宽。

04素月无心明玉露,黄花有意馥金秋。陈红辉

——见小结。

05国有贤良民覆露,军无丞相蜀荒秋。付连海

——下比“丞相”与“蜀”连用视为专指,则上比泛,同时导致三四位(及五位)对仗宽。

06唐宗恨少长生露,清祖叹无不老秋。蒋国峰

注:唐太宗晚年痴迷长生,猛吃“印度神药”。清圣祖康熙发出“向天再接五百年”的感叹。

——化句在表述方面尚有润色空间。

07独抱异乡吟白露,遥思故里叹清秋。吉德兵

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上比“抱”字需推敲,导致化句不明显;下比泛(搜韵即有9首相关诗词)。

08桂月清光凝玉露,菊花艳色染金秋。王东兵

——前二位有相撞的嫌疑。另见小结。

09有帝修盘堪饮露,一人在水恰逢秋。许鸿尧

——上比是化“初承帝命入天庭。霜清玉斧催修月”吗?那么下比则是化“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了。感觉化得不是十分到位,且姑射仙人具体,伊人模糊。

10晓径花荣迷玉露,暮园果灿醉金秋。牛俊卿

11桃花粉处多晨露,枫叶红时醉晚秋。陈萍

12袖沾老眼萦丹露,鬓染雄心借碧秋。赵冀川

——喜欢“鬓染雄心”。

13汉武求仙承玉露,康熙孝母祭金秋。穆洪信

——尾三位结构有异。

14为客生涯曾泣露,怀人心事又逢秋。张德凤

15仙客携盘悲泣露,玉姬捐扇感题秋。于凤铃

——上比 “仙人泣露盘”所指金铜仙人(汉武帝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像),非实指某(仙)人。下比“玉姬”一说是天上的仙女(甚至玉帝的女儿),一说指荷花仙子;“玉姬、扇”见襄阳传说:蚩尤的老婆玉姬用“扇子坡”的枫木和鸟类羽毛制成扇子分发给族人以此避暑(一说蚩尤的老婆是要离,或说没有);如果用“玉姬”指“班姬扇”,则未见前人用过,疑为手误;皆实指某(仙)人。

16绿野春花欢晓露,香山红叶醉金秋。周淑华

——下比香山专名,上比绿野如果指裴度的别墅绿野堂或者用月季花品种则觉勉强。

17一篇得意惟詹露,两度言情赞杜秋。刘士杰

——明詹露只留下一篇《题通仙岩》(见《广东通志》卷三四);唐杜秋娘与李锜、唐宪宗共有两段情缘(见杜牧《杜秋娘诗》)。整体相当,但上下比第五字皆宜提升。

18悲处寒蝉鸣白露,寂时玉兔叹中秋。杜烜

——“玉兔”特指,“寒蝉”否。

19斑竹轻寒流晓露,红枫半醉转深秋。张开江

20彭泽菊残曾染露,洞庭橘老已经秋。胡建国

——《艺文类聚》:“洞庭负霜之橘”, 引自南梁吴均《饼说》,“洞庭橘”名扬天下始于唐朝。

21献鳖子弟疑轻露,思鹄门生觉背秋。赵婧

注:露睹王,奕秋

——“鳖”入声。

22惟恐叶醒惊玉露,又逢果熟醉金秋。阮建军

23 玄德三祈贤主露,孔明六出老臣秋。张 宏

注:露,恩。秋,愁

——五六位与前二位嫌重复,句意注释后亦觉晦涩。

24仙盘清极金茎露,宫扇悲生玉树秋。柯宏 

——“极、生”二者可以再斟酌其一。

25镜水月升逢玉露,翠烟山照醉金秋。李永强

——造境手法好,但“水、月、露,烟、山、秋”于钟略显繁复。另见小结。

26一树寒蝉啼晓露,半坡晚菊染深秋。徐娟

27忧国时吟湘浦露,守边独对蓟门秋。林佳

28上阵狄青颜不露,过关伍子鬓俱秋。邹颖群

——典实均衡,“秋”字转品佳。

29浮生短促如朝露,世事长催向素秋。吴伟锋

30月照楚兰寒玉露,风薰陶菊灿金秋。黄星荣

31慢理琵琶腮半露,愁闻羌管鬓先秋。罗义秀

——分别化用白居易、范仲淹名诗句,可;“秋”字转品佳。“理”字宜再斟酌。

32草木含情生玉露,晴窗带笑醉金秋。弥前进

——前二位对仗宜润色。

33君子仁心铭雨露,英雄铁血铸春秋。崔振生

——“铭”字似可更好的。

34不尽生机承雨露,无穷心境阅春秋。林鑫

——上比稍好。

35摇铃大豆迎寒露,举盏荷花怯立秋。赵成茹

——眼字佳。整体嫌口语化,如“大豆”换用“菽实”则感觉不同;“迎”字可提升。

评后结语:

一直以来,我都在推敲“风霜雪露雾霭雷雨……”与“春夏秋冬年月朝夕……”需不需要去细分小类?毕竟,前者属于天文为实(具象),后者属于时令为虚(抽象)。

假若单独对仗没有问题,那么:

1当句中再同时出现“月、花”,构成“月、花、霜、秋”的形式

2当天文与时令出现1:3(或颠倒)的比例,构成“月、风、霜、秋”、 “朝、暮、霜、秋”的形式

是否犯“三足”呢?

正好本期题字“露•秋”,很多老师采用直接对仗的方式,所以顺便提出来探讨。(汪永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