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楹联报》发表陶大明文章——对联也可“锦鲤翻波”

(2022-09-25 12:37:03)
分类: 楹趣联韵/诗钟/作品[转]

《中国楹联报》发表陶大明文章——对联也可“锦鲤翻波”


新疆楹联家协会 天山联苑 2022-09-25 09:17 发表于江苏


[赵英主席的话]


各位会员联友:


陶大明老师在《中国楹联报》第三版发表的文章,因电子版看不清楚,现由《天山联苑》推出,以便大家学习和探讨。陶老师诗词和楹联理论功底深厚,创作实践丰富,发表过大量理论、评论文章和诗联作品。该文针对一个具体赛事结果点评并展开,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性强,颇具说服力。我初步的理解是:出句属于”锦鲤翻波”平仄格式,本句内拗救了,对句就不用再救,不能以“三连平"或"失替”格式的句子应对。该文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希望大家细心品读,认真思考,切实领会,在写作过程中把握应用。


对联也可“锦鲤翻波”


——从第十七届“芸香杯”中秋征联甲组评奖结果说起


陶大明


第十七届“芸香杯”中秋征联日前揭晓了。揭晓公告公布的甲组即应对出句“蟾宫桂花酒”的下联获奖作品,除了三等奖对句之三“雁泽芰荷风”评委将“芰”作平声(见揭晓公告《评奖说明》)而“误选”以外,其余统统是病联!请看——

一等奖对句“月饼芸香楼”,是三平尾。二等奖对句之一“虎岭龙井茶”、二等奖对句之二“阆苑秋月诗”以及三等奖对句之一“月榭芸草诗”、三等奖对句之二“翰苑荷叶杯”,这四比对句,二、四字均为仄声,平仄失替。而且,20名优秀奖公布的作品,除了对句“雀台菊瓣茶”第二字“台”与出句“宫”属于失对,其余也全都与前述病联类同,即犯“三平尾”或“失替”。


出现如此整体性错误的原因,固然在于应征作者对出句“蟾宫桂花酒”的句式把握不当,更在于评奖依据的失误。“芸香杯”揭晓《评奖说明》里说:“下联的平仄要求应该是:仄仄平仄平或仄仄平平平。”——“标准答案”如此,难怪!

出句“蟾宫桂花酒”,其平仄格式为“平平仄平仄”,是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的变格,俗称“锦鲤翻波”。这种变格句式,因其第三字应平而用仄,拗了,于是在第四字用平声来救,又因其最后三字“仄平仄”像鲤鱼翻起的尾巴,故名。

“锦鲤翻波”在格律诗中的出现率很高,王力在《诗词格律》里说:“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例如:孟浩然《过古人庄》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杜甫《春日忆李白》颔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元稹《城外回,谢子蒙见谕》颔联“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


七言句式是五言句式的扩展,对于七言句式而言,“锦鲤翻波”的平仄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七言的“锦鲤翻波”平仄格式,在唐宋律诗中同样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颔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黄庭坚《寄黄几复》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苏轼《傅尧俞济源草堂》颔联“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万金无。”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锦鲤翻波”句式“平平仄平仄”(七言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是律句“平平平仄仄”(七言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在本句内的平仄拗救形式,属于“句内自救”,已是一种公认的律句,不需要对句来救拗。也就是说,应对“平平仄平仄”出句的下联,其平仄要求,不应该是前述《评奖说明》里说的“仄仄平仄平或仄仄平平平”,而应该是——“仄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论),举例可见前文。因此,应对“蟾宫桂花酒”,从平仄要求来说,可以是例如“梓里菊香风”“龙族故园情”之类。


这次征联,尽管评选结果令人遗憾,但对于诗律拗救规则在对联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多年来,对于诗律的拗救规则是否适用于对联的问题,楹联界时有争鸣;虽未完全形成统一认识,但主流还是赞成《联律通则》制定方中国楹联学会发布《<联律通则>导读》里讲的:“拗救对:如律诗拗句的自救和互救,在五七言对联中同样适用。”


笔者也是这一原则的拥护者。十多年前曾有短文《诗律的拗救规则对联当可借鉴》刊载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编辑的专集,在此想借这次“芸香杯”征联的话题,强调一下对联也可“锦鲤翻波”的理由:


历代大量名家名联先例证明,“锦鲤翻波”是一种“传统对格”。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副春联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锦鲤翻波”的“始祖”。“始祖”传给对联的“血统”里就含有这种“基因”,今人作联当然不可“数典忘祖”。


明清是楹联艺术的成熟、鼎盛时期,该时期对联作品中有大量“锦鲤翻波”句式的名联。例如:张岱《题杭州西湖湖心亭》联“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上联第二分句)。康有为《题鉴亭》联“高风振千古;印学话西泠”。林则徐《题杭州西湖巢居阁》联“我已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李尧栋题莫愁湖光华亭联“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乐府唱南朝”。硕度题昆明黑龙潭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纪昀挽刘统勋联“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


再如:西湖三潭印月迎翠轩联“笑隔荷花共人语;坐看孤月到天心”(上联集李白诗句)。九江看剑亭联“莫倚双峰作烟雨;收来一室伴琴书”。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这些佳联,是中华对联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部分之一。


面对楹联史的事实,“锦鲤翻波”是否适用于对联,已是一个多余的命题;对类似传统,当今对联创作与研究应该做的,倒是应该怎样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五、七言律句联是对联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们明显脱胎于律诗,其平仄格式要求与五律、七律中的颔联、颈联是一致的。诗律也好对联也好,之所以讲求声律,都是为了营造语言的音乐美。格律诗是汉语声韵学应用的精美体现。“锦鲤翻波”句式既然在律诗中认定是平仄协调、合律的,那么运用在对联中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有人以《联律通则》里没有举出“拗救”而质疑“锦鲤翻波”的合法性,这是片面的。“通则”是对历代对联史料归纳总结的理性认识,不是忽视或者割断历史作出的规定。关于“锦鲤翻波”等诗律拗救规则,完全可以理解为包含在《联律通则》第二章“传统对格”之中,君不见上述《<联律通则>导读》有明确解读吗?更何况,任何“通则”都是在不断完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