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
四女史盛夏“贵”游记(七律12首并赏析)
原创 韶关楹联诗词学会 韶华联韵 2022-08-10 15:38 发表于广东
四女史盛夏“贵”游记
(七律十二首并赏析)
作者简介
七律作者: 宋 贻 珍 (子蘅)
赏析作者: 滕 凡(风信子)

(左:风信子 右:子蘅)
01
始发
两在槠洲两在韶,一呼不惧路迢迢。
云间赵盾蒸烦暑,何处应龙送爽飚。
闻道夜郎山水丽,能教块垒霎时消。
检点行囊携手去,高铁穿林似舞腰。
赏析
这首诗点明了本次旅行的人员,目的地以及成行的原因和契机,表达了大家满怀期待的愉悦心情。
用白话文来说,大意就是:四个朋友两人在株洲两人在韶关,之所以能够一呼即应,一路同行,是因为株洲和韶关都太热了,大家都想找个地方避暑,消除烦闷,山水秀丽的贵州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于是大家打点行装,乘坐高铁,直奔贵阳。
这首诗,以叙事为主,看似浅易,实则不然。诗中三处“赵盾”“应龙”“夜郎”引用神话和典故,增添了本诗的典雅和厚重。两处“块垒”“舞腰”运用比喻,让本诗更为灵动飘逸,并且“块垒消”直抒胸臆,“似舞腰”借景抒情,表达了朋友四人一起出游的欢欣和对接下来的旅程的难怀期待之情。

02
登甲秀楼
楼称甲秀久知名,几度欲登今始成。
料想巍峨悬皓月,奈看偃蹇困嚣声。
三层阁史怀长信,五百年尘读璞卿。
浮玉桥头何攘攘,幽幽伴我只南明。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参观贵阳名胜甲秀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丝丝的失望和无奈之情。
早就听说过著名的甲秀楼,今天终于登上斯楼一睹真颜。原以为甲秀楼会是气势恢宏,高耸入云,没想到却被城市林立的高楼环绕,显得困顿窘迫。三层楼阁默默记载着当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字长信)修建之功,五百年的风雨却尽在刘韫(蕴)良(字璞卿)的长联中诉说。望着周边不停拆建的高楼大厦,望着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浮玉桥,此刻,我觉得能真正陪伴甲秀楼的只有桥下那无声流淌着的,澄澈清亮的南明河。
这首诗打动人的是对比和落差:甲秀楼的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诗人自己登楼前后希望和失望的落差,在诗中相互交织,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尽在其中。
03
翠微园
阳明昔日留题处,怅我千寻墨迹无。
莫叹当阴开雅阁,不曾推牖见真儒。
半山半水今犹是,入画入诗诚不辜。
更有龙门书院在,遐思一跃万人呼。
赏析
翠微园就在甲秀楼的旁边,是一处可以媲美江南园林的建筑群,它最初本来是一座寺庙,名叫“南庵”,王阳明被贬龙场时,曾多次来此游览,并留下过相关诗文。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游览翠微园的感慨。
走进幽静阴凉的翠微园,想着明代大儒王阳明也曾到此修心,便去找寻他的踪迹,但是,他当年留题的地方,已经什么都没有了,让人不得不惆怅!幸好推开窗,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王阳明看到的诗画一般的山水美景,还有园后的龙门书院,还可以让人想象当年科举及第的士子门犹如跃入龙门的鲤鱼般让人欢呼景仰的盛况。
这首诗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一二联情绪低落,园内王阳明的墨宝已荡然无存,让满怀希望的诗人怅然若失。第三联过渡转折,眼前的美景让诗人的心绪有所好转,第四联诗人想到了龙门书院的美好寓意,想到了那些跃入龙门的读书人,心境变得豁然开朗,诗境也随之开阔。
04
酸汤鲈鱼(仄韵)
红油漾出桃花水,涵泳白鱼衔碧蕊。
下箸宛如风骤来,浮杯但觉潮飞起。
莫嗟佳味养肥肠,难弃酸香萦贝齿。
庄惠有知应羡吾,相争濠上宜休矣。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贵州名菜酸汤鱼带给人的极佳的视觉和味觉享受。
酸汤鲈鱼上桌了,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红艳艳若桃花一般的汤汁中,白色的鱼肉在几片绿色蔬菜的点缀下若隐若现。大家急不可待地伸出筷子,大快朵颐,不知不觉间,大家都吃得满面红光。为了这迷人的酸爽滋味,女士们暂时把保持身材的减肥大业丢到了一旁。此情此景,就算是庄子和惠子,也会羡慕我们的快乐,从而把“鱼之乐”之争搁置一边吧。
这首诗动静结合,语言生动,妙语横生。首联用词讲究,“红”“白”“碧”三色搭配,直接勾画酸汤鲈鱼这道菜静态的视觉美。颔联中“下“浮“来“起”,用食者的动作表现菜本身的美味。颈联用食者的感受来表现菜的魅力,女人是最怕长胖的,但是这道酸汤鱼那酸爽的味道让爱美的女人们对身材的肥胖都不管不顾了。尾联更是绝妙,引用庄子和惠子的“濠上之争”的典故,衬托这道酸汤鲈鱼带给食客的舌尖上的享受。
本诗多层次多角度写出了酸汤鱼的美味,可以推荐给贵州省旅游局,作为这道名菜的广告语啦
05
牛肉火锅
(吃货忘带手机疑失窃)
古有黔驴恨技穷,今闻牛脍恰当红。
店家精斫三斤半,淳醑闲斟一雨中。
忽令开机探绿码,遍寻阖座失骚风。
急辞幸近终欢宴,可笑虚惊谁与同。
赏析
这首诗叙写了朋友们一起吃牛肉火锅时遭遇的一点儿小意外,小欢喜,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小乐趣。
贵州这里古代就有黔驴技穷的典故,现在还了解到,盘州的牛肉品质也是上佳。店家精挑细选了三斤半上好的精纯牛肉,就着清汤火锅,再来半斤自酿清酒,朋友们在凉爽的风雨之中浅斟慢酌,谈笑风生。忽然伙计过来让大家打开健康码看看,但诗人却到处也找寻不到自己的手机了,慌乱寻找一通,完全失去了先前从容儒雅的风度。大家有点儿担心是不是刚才吃喝忘形,被小偷乘虚而入?手机等于半条命,如今出门没有手机可就麻烦了。不过座上没有,也得赶紧回酒店找找,说不定把手机落在房间里了,于是大家急忙结账,幸好这时牛肉都吃完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飞奔回酒店,打开房门,手机赫然摆在桌上正充电呢,哈哈,原来是一场虚惊。
这首诗表面写吃牛肉火锅,实则写疫情时代旅行的小插曲,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
06
乌蒙大草原之云雾
霎晴霎雨展雄猷,牛马惯看任漫游。
升起我疑乘鸟背,落时谁在按云头。
风姿自得天然妙,心迹但为知己留。
多变人生堪可比,沉浮悟透复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乌蒙大草原上云雾的变幻莫测以及诗人由此生发的人生感悟。
乌蒙大草原独特的忽雨忽晴的气候条件让这里的云雾别具一格,草原上的牛群马群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任由云雾的聚聚散散它们只顾自己悠哉漫游。但对于游客来说,忽升忽落的云雾还是让人叹为观止:云雾忽然升起来,如一只只大鹏展翅,忽然落下时,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空中按住了它们。这些云雾千姿百态,绰约天成,来无影去无踪,并不是你想看就能看到的,只有那些跟它心有灵犀的人才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与它不期而遇。这情形让人联想到多变的人生,谁的人生不像眼前的云雾一般,升降沉浮,不可把控呢?悟透了这一点,云雾也好,人生也好,都顺其自然吧。
这首诗卒章显志。乌蒙大草原本就雄浑广阔,草原上的云雾也是纵横捭阖,聚散无常。本诗前三联也是气势磅礴,但也只是着笔于云雾,到了第四联,诗人由眼前的云雾拓展到如云雾般不可捉摸的人生,由景到理,让这首诗上升到一个跨越时空的境界,表达了一个更为宏阔的主题。
07
乌蒙大草原之佛光
(事后方知我们看了个假佛光)
为得奇观奔大荒,驱车直入野茫茫。
阴晴不定云无序,黑白相争风控场。
一束金波开画卷,连呼同伴拜神光。
何须辩取真和假,有佛于心气自强。
赏析
乌蒙大草原常年云雾缭绕,在一处山坳偶有云开雾散,阳光漫射,宛若佛光乍现的胜景,可遇而不可求。这首诗表达了大家观看佛光的虔诚以及没看到真正佛光的达观。
为了观看佛光,大家驾车直奔草原深处。脚下峰回路转,天空阴晴不定,刚刚还蓝天白云,一阵风吹过,马上乌云密布。赶到佛光最佳观赏点,恰逢一束阳光驱散浓雾,宛如一道金波耀眼夺目,大家都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佛光,纷纷拍照,留念,摩拜。事后看到相关图片,方疑向之所观,概非真迹?不过,高僧有云:佛在心中。只要心中有慈悲,又何必在意眼中佛光的真假呢?
这首诗高潮迭起。一二联平稳叙事,第三联一个小高潮,以为看到佛光,兴奋雀跃,溢于言表。没想到第四联传情达意更上一层楼!没看到真正的佛光本应该遗憾叹息,没想到作者没有顺势而下,而是借势而上,以“佛在心中”结语,铿锵有力,豪情四溢!
08
乌蒙大草原之骑马
万里挥鞭飒爽姿,风流自古早成诗。
桃花马佩芙蓉剑,白玉鞍随玄武旗。
放胆闲来轻试策,忘形几度欲飞驰。
懒思骏骥何温顺,唯爱腾奔一展眉。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几位女士在乌蒙大草原上体验骑马的豪情。
古人英姿飒爽,策马扬鞭的形象早在古代诗词中就多有吟诵。今天我们也有幸在这乌蒙大草原上一展身手,一袭红装,跃上白马,把猎猎的玄武旗远远地抛在身后。忘形之下,也懒得去想这马儿为何如此温顺,可让第一次接触的游人任意驱驰,只愿畅快淋漓策马奔腾,一开心襟。
这首诗开篇就意境宏阔,“万里”“自古”跨越时空,整首诗想象奇崛,写出了骑马者内心的狂野。事实上,乌蒙大草原的骑马只是一项旅游项目,骑者的身体是放松散漫的。但是诗人却写出了骑者内心世界的那种渴望奔腾,扬鞭驰骋,像历史上那些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们一样,纵马飞驰的愿望。
09
黄果树瀑布
闻到隆声尚隔山,鸟惊之处沸苍烟。
远疑银练舒难卷,近若娲天补未全。
得趣崖间云雾帐,忘机瀑底水晶帘。
谁赊一管生花笔,好把飞流作锦笺。
赏析
这首诗跟李白那首《望庐山瀑布》放在一起看,异曲同工啊,都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而这首《黄果树瀑布》因是一首七律,比李白的七绝在层次和内容上更显丰富。
还隔着一座山就听到瀑布轰隆隆的巨响,看到远处山谷中惊飞的鸟儿和腾腾升起的云烟。远望黄果树瀑布,就像是舒展在青山之间的一匹长长的银锻随风飘动,一旦舒展却再难收回;近看黄果树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的水流仿若女娲补天时漏掉一处,银河便从漏洞一泄如注。瀑布两岸的山崖间弥漫着纱帐般的水雾,给夏日带来丝丝清凉,穿瀑而过,飞溅的水花仿佛水晶织成的帘子,洗涤心肺尘烟,让人忘却烦恼。真希望有人借我一支生花妙笔,让我把这瀑布当做一纸锦笺,抒写心底的思绪万千。
首先这首诗绘声绘色,运用比喻,典故描写了黄果树瀑布带给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然后这首诗远近高低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瀑布带给游览者的愉悦的心理享受。最后这首诗虚实结合,要把瀑布当成一张任我挥毫的纸笺,如此大胆的想象,让人不得不佩服诗人襟怀之挥洒,境界之博大。
010
天星桥
一倾大瀑奇观后,四围瀑水尽无聊。
宜看此处洞中洞,值过天星桥上桥。
生日石间谁漫数,顺风帆下自扶摇。
空灵不似游人境,我若结庐谁可邀。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天星桥景区的玲珑秀美,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独特风光的喜爱之情。
看过了一泻而下的黄果树大瀑布以后,周围的这些小瀑布都不足为奇了。直到来到天星桥景区,再次被这里的美景吸引:这里有鬼斧神工的天星洞,巧夺天工的桥上桥;可以去曲曲折折的数生步里去找找属于自己的那块生日石,也可以在轰轰隆隆的涧水间谛听自由自在的心灵之声。迎面而来的一块大石上有一处小口,阳光穿石而过,如梦如幻,恍若仙境。真想在这里建一所小小的房子呀,问题是,谁能与我同住呢?
天星桥景区以奇石,奇水,奇树著称。这首诗重点赞美奇石。“洞中洞”“桥上桥”“生日石”“空灵”都可以算是石头奇观。最后一联,诗人化用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典故,含蓄表达了欲林泉归隐之情结。
011
失眠
(旅游期间阿敏与阿莲共一室,阿凡与我共一室,我与阿凡俱夜眠不稳)
客枕净柔衾被香,空调一夜送清凉。
缘何悱恻长宵永,怅夜阑珊玉颊黄。
噬梦宛奇诚可恨,如烟往事亦难忘。
劳生俯仰心无愧,堪喜联床待蝶庄。

(摄影:子蘅)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旅途中偶遇失眠的焦灼无奈。
酒店里的枕头和被褥都很柔软舒适,空调送出丝丝凉风,将暑热阻隔于室外。却不知为何长夜漫漫,翻来覆去,总是难以成眠,第二天晨起总是眼睁睁看着自己面色变萎黄,颜容变憔悴。难道是传说中的噬梦神宛奇把我们的梦都吞噬了?然而,老友多年不见,如今有机会同居一室,少不了怀旧诉新,如烟的往事,面前的烦恼,将来的忧虑,越是睡不着,越是思绪万千,谈兴难止。幸好各自操劳半生之后,能仰俯天地问心无愧,情绪总是能安稳平静下来的。老友联床夜话,最后不知不觉同入梦乡,也就成了可喜的弥足珍贵的回忆。
俗话说,不失眠的人理解不了失眠者的痛苦。还好,诗人并没有彻夜无眠,只是入睡困难。即便如此,也让人烦恼了。这首诗的二三联把这种因睡不着而烦乱的心绪表达得很充分。尾联,诗人平复了心境,用“庄周梦蝶”的典故隐晦地表明朋友二人最后还是睡着了,梦里不知遇到的是蝴蝶还是庄子呢。
012
返程
金乌依旧苦黔柳,何忍因愁折一枝。
异地同游虽限日,承平后会有佳期。
即知世路多离别,愿守真情不变移。
举手劳劳犹笑语,归程亦是启程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旅行结束后返程时四位朋友彼此间的依依不舍和期待下次再相聚的深情厚谊。
六日的贵州之旅转眼就要结束了,大家的心头漾起一点点儿离别的愁绪,火热的太阳依旧炙烤大地,河边的杨柳被烤得蔫巴巴,离别在即,我们不忍效仿古人折柳相送。不过大家也坚信,这次相聚时间虽短,但太平岁月里,再次相约应很容易。人生就是一场由无数相聚与分离衔接起来的旅程,离别无可避免,但只要我们之间真情与友谊不变,就一定后会有期。每一次的离别,就是新一次相逢的开始,每一次回家,是回到旅程的终点,也是再一次出发的起点。所以分别的时候,不需要太多伤感,不如笑着相互道别与祝福吧,“归程亦是启程时”!
这首诗感情浓郁,整首诗都笼罩在一片深情之中。首联“金乌”指太阳,奠定本诗古雅的基调。“柳”寓“留”直接点明离别的愁绪。二三联表达对朋友之间的友谊长存的信念,在此基础上,第四联水到渠成地描写朋友们道别时的微笑着挥手相约的画面,所谓再见就是再一次相见!
———韶华联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