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楹趣联韵/诗钟/作品[转] |
特殊的对仗方式——自对
莎翁重
所谓自对是相对于互对而言,互对是上下联之间的相互对仗,而自对则是指上下联分别在相同位置各自形成的对仗。自对之后,可以放宽上下联的对仗,宽到除了上下联的对应部分字数相等外其它的都可以不同,门类、词性、结构、节奏和重字的多少以及位置等都可以不相同,自对的主要作用是“ 补工” 。当上下联之间的相互对仗达不到工对,可以用自对的方法弥补缺陷和不足,促使全联满足对仗要求。
例联:
上联
三绝诗书画;
下联
一官归去来。
这是一副词性不互对却为工对的对联,上联" 诗书画" 是名词形成自对,下联" 归去来" 是动词形成自对,上下联之间虽然词性不对品,但是采用自对的方法进行了" 补工" ,全联便为工对了。
又如:
上联
明窗啜茗时,半日闲,三日忙,须勘破庭前竹影;
下联
画船携酒处,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钟声。
这是一副结构不互对却不失对的对联,上联" 半日闲,三日忙" 分别是主谓结构,下联" 衡山月,嶷山雨" 分别是偏正结构,上下联之间虽然结构不互对,但是以自对法进行" 补工" ,便为好对。
再如:
上联
负父骨而返,闻君命而趋,是真忠臣,是真孝子;
下联
论人才可惜,念交谊可感,一则公义,一则私情。
这是一副节奏不互对却不失工对的对联,上联“ 是/ 真忠臣、是/ 真孝子” 构成自对,分别是一三节拍;下联" 一则/ 公义、一则/ 私情" 构成自对,分别是二二节拍,上下联之间虽然节律不对拍,但是采用自对的方法进行了" 补工” ,全联也可以认为是工对了。由此可见,自对方法的这种“ 补工” 功能,打破了规矩,让联语更加灵动,更富变化,给对联创作带来了大有可为的空间。
对联的自对形式多种多样,在这里侧重阐释一些易掌握的常见的形式。从自对的位置上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同句自对(句中自对),一种为邻句自对(句间自对)两类。一是同句自对,也叫句中自对,是指上下联分别在某一句之内构成的自对,可运用于短、中和长联之中。
例联:
上联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下联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这副是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 游目骋怀” 之与“ 仰观俯察” 、" 崇山峻岭" 之与“ 天朗气清” 均不工对," 游目" 之与" 骋怀" 、" 崇山" 之与" 峻岭" 均为自对。下联第一分句" 仰观" 与" 俯察" 自对,第二分句" 天朗" 与" 气清" 自对。这样,全联便为工对了。二是邻句自对,也叫句间自对,指的是上下联分别在相邻的某两句之间构成自对。
例联:
上联
曲槛俯清流,暝烟两岸,斜日半山,横枕登峰,水面倒悬苍石;
下联
晴空摇翠浪,花露侵诗,槐熏入扇,凉生蝉翅,柳莺深锁金铺。
这副是苏州市怡园藕香榭联,上联" 暝烟两岸,斜日半山" 之与下联" 花露侵诗,槐熏入扇" 不成工对,但上联" 暝烟两岸" 之与" 斜日半山" 、下联" 花露侵诗" 之与" 槐熏入扇" 均为自对,这种宽且亦工的情形便为好对。这种在上下联分别在二、三分句中完成的,正是邻句自对。从结构上可分并列结构和排比结构的当句对两种。一是常见的当句对是并列结构的互对,都是相等字数的对仗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 )单字自对与多字自对。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两个单字可成互对,互对的两字必须是同类同门,大都同义词连用,也有反义词连用。譬如:在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有这么一副对联,上联:喜茫茫空阔无边;下联:叹滚滚英雄谁在。联中" 空阔" 与“ 英雄” 相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对不上的,但当我们以并列结构的当句自对视之,便是好对。上联" 空" 与" 阔” 自对,下联" 英" 与" 雄" 自对,构成并列结构,并列的双方是同类同门。即" 空" 与" 阔" 、" 英" 与" 雄" 是同类同门对仗用词,尽管" 空阔"" 英雄" 词性不同,也可以放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2 )复字自对。特点是句中两个或多个词有规则的反复。譬如安徽九华山有副联:上联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下联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上下联中分别有" 救苦" 与" 救难" 、" 大慈" 与" 大悲" 两个词连用,其中" 救" 与" 大" 是两个词重复字,虽然对句对应部分的词性不同,但形成了句中自对。(3 )连环当句对。其特点是出现三个以上的并列结构连环自对。例联郑板桥《题竹石》诗联上联一竹一兰一石;下联有节有香有骨。此联为连环当句对,是连续的并列结构相对,还是连环复字当句对,是两种情况的叠加形式,上下联各三组词形成连环当句对,其中连环当句对中三个词都有" 一"" 有" ,又形成复字当句对。又如:" 之乎者也" 对" 柴米油盐" ,这是虚对实的四字连环当句对,虚实相对,意趣横生。
二是排比自对。三个分句以上的长楹联才可以排比。例联:邓石如巜怀宁碧山书屋》
上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澎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下联: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这是一副非常典型的运用排比句长联,上下联自对排比句中出现的事物均为同类同门的,上联全是景物,均为天文门类,下联均为文化,全是文学门类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排比自对章法必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必须是三个分句以上且结构相同;二是必须是同一类事物排列;三是必须是当句自对。前两点是排比修辞方法内涵的要求,第三点是章法的要求,从上下联这些排比句中任意抽出两句都能形成自对,上下联前八分句,都是等字句中自对,第九分句虽也是排比却是不等字句中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