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唐)杜甫《今夕行》欣赏

(2022-07-05 17:23:15)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390 唐诗解读——杜甫之《今夕行》


原创 启新 启新汇文 2022-04-15 00:00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注:

夕:日落的时候,泛指夜晚。

今夕何夕:今夜是哪一天夜里。这里是感叹时光飞逝。岁云徂:这一年将要逝去,说明今天晚上是除夕。徂,逝去。

更长:更换更长的蜡烛。

相与:互相。

博塞: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冯陵:意气风发的样子。

五白:古代赌博的器具名称,类似于今天的骰子。

袒跣:袒,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跣,不穿鞋袜光着脚。

不肯成:不能成。

枭卢:骰子有枭、卢、雉、犊、塞五种点数,枭和卢都是赌博中的好点数。

良图:很好的缘分。

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刘毅(216-285),东晋人,字仲雄,曾经与刘裕等一起讨伐桓玄。事成之后,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据《南史》载:“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摆蒲一掷百万。”儋石,儋本指石头做的用来盛水贮粮的容器,因为正好可以装一石,所以“儋石”合用。


解读: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时诗人从齐赵回长安时所作。全诗写诗人晚上在咸阳旅馆里闲来无事,与人们一起赌博游戏,输钱后又宽慰自己。


诗的前四句讲明时间地点和事件。“今夕何夕岁云徂”写时光飞逝,于是在晚上点上更长的蜡烛,不辜负难得的夜晚,与古人所谓“何不秉烛游”的意境相同。既然客舍无事,于是大家相与博塞以为乐。五六两句写博塞的场面。意气风发地大叫,露出胳膊光着脚,足见他们的专注和兴奋。而“呼五白”和“成枭庐”写出了他们对胜角输赢的重视,最后四句由叙事转入抒怀,为自己参与赌博游戏而解释,英雄有时也会在失意之时寻乐以自遣,并认为这种邂逅,说不定会成为将来大展宏图的良缘。这表达了诗人困顿不得志的处境和仍想有一番作为的决心。最后又引用南朝宋刘毅的典故,诗人引刘毅以自喻,写出了他不在意得失的豪放与洒脱。


杜甫早怀济世之志,自谓置身盛世可得施展。殊料天宝以来,唐玄宗却“深居燕适,沉蛊衽席”,无心于朝政,纵情于声色犬马,将政事委之于奸相李林甫,公开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丞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杜甫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李林甫一手遮天,玩弄了使应试举子无一人及第的骗局,还向玄宗炫耀“野无遗贤”,杜甫、元稹等人就是此次骗局的受害者。难怪杜甫发这样大的牢骚。客舍苦闷,求任落空,前途渺茫,只好纵情欢娱,博塞为戏,凭陵大叫,敞开衣襟。仇兆鳌云:“此诗见少年豪放之意。除夕博戏,呼白而不成枭,因作自解之词。末引刘毅输钱。以见英雄得失,不系乎此也。”诗人敢言敢笑,抒愤遣兴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青春活力和英雄气派。青春追求与美酒为伴,浪漫豪壮与气势跌宕相映衬,形成了诗人前期诗歌的另一特征。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