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
[诗词微塾]白描与留白
诗摘词选 2022-06-27 00:00 发表于黑龙江白描与留白
白 描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留 白
我们想写好格律诗,就要运用诗家语,选择意象,炼字与炼句,写出有意境和韵味的诗。从整体的写作手法来讲,“留白”无疑是一个上好的方法。
我们不妨先来品读一首诗感受一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关于留白
什么是留白?大家肯定都再清楚不过,就是留下一定的空间,以能激发读者充足的想象力。
写诗就如画画。比如在一张纸上画画,是画得满满当当,搞成块铁好呢?还是留下一定的空间只画一部分好?答案肯定是后者。虽然咱们未必都学过画画,但是其中的简单道理还能领会的。
有些画虽简简单单、清清淡淡,但是它呈现出来的意境却是很丰富的,让人看了或被触动、或很享受.....,就如在网络走红的老树的那些画,表达都蛮有诗意,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欢。所以写诗如果也能适当留白,就会让读者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主动发散思维去想象,这样也就有了回味无穷的感觉。
再拿以上所举例的两首诗来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的画面整洁、意境生动,它能够被人们喜欢,绝对与本身的留白有关系。
二、格律诗之物象留白
写诗首先要用到物象,所以给诗留白离不开对物象的留白。其实这个在我们在讲解物象择取的时候就提到过,可见写诗各方面的要领都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至简便是丰富,极其简单的物象
首先会让诗有一个“整洁有序”的外表。说到这里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可谓是诗中的留白“极品”,它体现出来的最大画面特点就是:极静、极简。没有飞鸟,没有人踪,在这空旷的天地间,江上的一叶小舟与一位渔翁便成了最吸引人的物象,作者“删繁就简”让这首诗凭借独特的语言表达成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故而写诗不一定要添入太多的物象进行描写,这样很容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重点所在。当然,举柳宗元这首诗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我们每一首诗都删减得跟它一样,而是通过借鉴,我们要学会在物象的选择上去适当留白。
三、格律诗之意境留白
除了物象上的留白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意境上的留白来让诗更加富有魅力。怎么给意境留白?很简单,那就是把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主旨以含蓄方式告诉读者。即不直接说明,而从侧面去描写、烘托,比如以事写意、以景抒情等等,都是可以的。
举例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表面看来是在写景,但是它却借对特殊物象的刻画将更深层的意蕴饱含了进去。“御柳”、“汉宫”、“蜡烛”、“五候家”都很具有代表性,作者写这些主要就是为了揭示权贵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差别。在本应禁火禁灯的寒食节,皇亲国戚们却可以搞特殊,依然我行我素,充满讽刺意味。而这一情感表达被留予读者自己去仔细揣摩品味,这就是作者在意境上所做的留白。
再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不仅在写长江,更是借其表达对友人的不尽相思,反复咀嚼,饶有趣味。
四、格律诗之篇内留白
这是针对于诗的前后布局而言。在篇内留白可以选择物象留白、意境留白或双面留白;01、物象留白02、意境留白03、双面留白
双面留白是前二者的综合,所以我们这里来对它进行一个举例说明。
举例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句无论是从物象还是意象来说,都作了留白。物象方面:一共只简单选择了四个物象,却被临摹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从意象来说,这个画面看似很开阔雄壮,但是却烘托出了作者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凉无助的心情,所以它是在以“正言反”。
五、格律诗之篇尾留白
大家都知道“篇外延味”才是好诗,这个“延味”就是靠合句来完成的即篇尾。我们在讲布局方法的时候就强调过合句的重要性,所以在合句处留白自然能让诗“言尽而味不尽”。篇尾留白简单又有效,好多人都习惯用这个方法。
举例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在合句中以叙事来留白意境,他只是想写儿童吗?肯定不是,而是通过写儿童问自己从何处而来这一画面,说明家山未变、人已不同的事实,内心的忧伤表达才是重点所在,而这些都留予读者去进一步深入品味。
作者在合句中以叙事来留白意境,他只是想写儿童吗?肯定不是,而是通过写儿童问自己从何处而来这一画面,说明家山未变、人已不同的事实,内心的忧伤表达才是重点所在,而这些都留予读者去进一步深入品味。这样的诗有很多如上面李白和韩翅诗,我们就再不举例细说了。
总而言之,留白是有前提条件的,无论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留白,都需要我们能将主旨表达清楚、将脉络衔接流畅,让读者读后能产生共鸣、引发想象等;若写得似是而非,不知所云,就违背了留白的初衷。

加载中…